川教版历史七上《张骞通西域》word说课

《张骞通西域》说课稿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与地位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共5个学习主题,讲述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本课所在的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讲述秦朝和汉朝的历史。秦汉时期是中国

《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与地位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共5个学习主题,讲述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本课所在的第三学习 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讲述秦朝和汉朝的历史。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国家的建立 时期,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故本学习主题在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张骞通西域》作为本学习主题5课中的第4课,上承“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下启“丝绸 之路的开辟”,展现了统一国家初步发展的历史画卷:从政治上讲,扩大了汉朝的疆域和统 一,也有利于地区的开发;从民族关系上看,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融合的因素,也 为后边教材的北方民族内迁及民族融合高潮的出现埋下伏笔;在对外关系方面,通过西域, 东西方经济、文化等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古老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我们吸收着外来 文明的精华,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伟大史学家司马迁把他的两次出使称 为“凿空”。从这个意义上说,“张骞通西域”在本学习主题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西域位于 祖国西北,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资源,加深了历史和和地理学科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1、初一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展示自我的需要,对感性的事物比较容易 理解,也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从而为学 生乐于仔细“研究”本课知识、分组搜集与本课人物、事件有关的历史资料(文字、剧照、 图片等)、拟写汉武帝招募人员自愿赴大月氏的诏书、结合书上《张骞出使西域壁画》设计 一段汉武帝与张骞的对话、编排表演历史短剧、争做“小导游”等活动奠定了基础,为开展 活动性的课堂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本课以学生的参与、动手、动脑为主。 2、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但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本课的活动中及课后作业设计上 都注意了层次性和学生自主性。 (三)、设计理念 1、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 把最生动的历史知识呈现给每一个学生; 2、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学生应在感知历史中感悟历史;3、历史原于生活,历史教学应 把学生引入到现实生活 基于上述理念,我将以活动课形式呈现本课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 1、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依据教学设计理念和“课标”要求,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三维目标: (1)、识记和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2)、能力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外的历史资料,想象历史情景,评价历史人物,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能力、历史想象能力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史地结 合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并感悟张骞敢于冒险、勇于开拓、锲而不舍、忠 于国家的优秀品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识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尊重各地区、 各民族习俗,自觉维护国家统一 2、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1)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狭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确定二者为教学重 点;

腾讯文库川教版历史七上《张骞通西域》word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