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变动与农村居民消费——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理论

人口结构变动与农村居民消费——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理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居民消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从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出发,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随着不同年龄段的变化,并探讨了人口结构变动对农村

—— 人口结构变动与农村居民消费基于生命周期假说 理论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居民消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 文从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出发,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随着不同年龄段的变 化,并探讨了人口结构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一、生命周期假说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邓肯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 的,认为人们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消费行为。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包含 三个要点:消费与储蓄交替进行;人们根据不同的生活阶段,对消费需 要的优先次序不同;消费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到达峰值后开始 下降。峰值消费年龄约在45岁左右。 二、不同年龄段农村居民的消费 1.20岁以下:这个年龄段的农村居民还在学习阶段,典型的消费是 学费、书费、生活费等。因为学习是他们当前需要满足的重要需求,消 费主要集中在学习方面,舍不得浪费钱。同样,由于年龄较小,还没有 开始赚钱,因此储蓄为零或很低。 2.20岁-40岁:这个年龄段的农村居民已经开始工作,收入增加, 消费上也会有所增加。主要的消费包括婚礼、住房、孩子教育等,同时 也开始有一定的储蓄。买房一般是必须的,因为租房在农村地区普及度 较低。同时,农村孩子教育压力也很大,家庭会投入大量的费用用于孩 子的教育。 3.40岁-60岁:这个年龄段的农村居民已经进入工作的黄金期,收 入开始稳步增长。此时消费主要是家庭日常开支和养老储备。同时,由 于年龄增长,也开始注重保健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储蓄开始有了较大比 例,以便满足未来的养老需求和紧急支出。

腾讯文库人口结构变动与农村居民消费——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