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摆脱束缚引导学生上好实验课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摆脱束缚引导学生上好实验课》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恰当的探究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摆脱束缚引导学生上好实验课》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恰当的探究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知识和技能上的突破,在初中 生物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 进行生物实验不仅仅是让孩子们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更是为了让孩子们参与到探索的 过程当中,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但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并非轻而易举。目前学生人数多,班级 多,实验室配备跟不上,同时由于学校经费有限,仪器、药品也相当缺乏,并且在课时安排 上也很紧张。还有就是实验所需的小动物,植物不易管理养殖……,这些都大大限制了生物 实验的开展和普及。于是,初中的生物实验课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1.教师演示,学生旁观。 老师为了节省时间,有的实验只是做演示实验,学生在一旁观察。如此一来,表面上实 验过程顺畅,结果明确,但学生往往只记住了实验的结论,而对实验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印 象模糊。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甚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2.分工不明,参与不全。 在小组合作中成员的搭配,各人的分工也很重要。例如在进行某些动物内脏的结构和功 能探究时,有的学生生不敢用手摸,只是旁观,既不动手又没动脑,结果课堂实效性不高。 3.器材有限,人多手杂 实验操作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都想亲自试一试。但因器械和材料的限制,通常小 组的人数较多,短短的一节课可能表面上气氛热闹,但真正规范操作的人并不多,结果实验 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针对以上现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补充课堂实验的不足,改善生物实验的效 果,以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让他们发挥实验操作的中的主体作用: 1.让学生自己寻找所需的动植物 在初中生物实验中,涉及许多小动物,如蚯蚓、鼠妇、鲫鱼、菜青虫、蝗虫,还有一些 是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材料。这些材料随处可见,老师可让孩子们自己走 进大自然,去探索去寻找。在收集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许多感受和体验能够帮助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