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难》读书有感
李白《蜀道难》读书有感 李白《蜀道难》读书有感 在诗中,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反复)形式。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蜀道难》读书有感,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 /wenx
李白《蜀道难》读书有感 李白《蜀道难》读书有感 在诗中,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反复)形 式。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蜀道难》读书有感,希望能帮到大家,更 多精彩内容可浏览(. /wenxue)。 李白的名篇《蜀道难》让人唏嘘感慨,虽历经千年,而始终传颂 于口;虽满眼生坚怪字,却仍令人如痴如醉。何故?只因其中含有跨越 时空的不变情怀,而这种情怀打动着我们的祖辈、父辈,如今仍然打 动着我们。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李白对蜀道发 自内心的描述,也是在开始对蜀道的总体概述。危乎高哉的地方,难 于上青天的地方,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呢?我们就不能不去吗?不能啊!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 方钩连。”那是我们的祖先用生命换来的壮阔景象,是让神灵也敬佩 的伟大铸造的传世奇迹。到蜀道,是去寻梦,是一种追寻更是一种继 承。是在“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蛮荒之所,去找寻那一 种属于自己氏族本质的精神支柱。即便是在历经了千年之后,流行歌 曲里仍然唱着: 寻找的东西已经被无限的模糊化了,也许寻找的只是一种寄托、 一种情感,也许能否寻找到已经变得非常不重要,而重要的是那种寻 找的过程和历练的经历。而李白的《蜀道难》显然比上文的《橄榄 树》要更加激烈雄浑,更加令人感受到那种明知山有虎的壮美:“上 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