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县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仁寿县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

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 四川省仁寿县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 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书法家的一笔一画,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 素在里边。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 月月考试题 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 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③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 注意事项: 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人过激地主张用拉丁字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母取代汉字。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倡导文字改革,即推行简化字、推广汉语拼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音方案。人们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 ④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 化的沃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 定的位置上。 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位一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且中华民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搬,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我们的许多日常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用语,如世界、平等、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正是基于上述道理, 1~3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汉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 ①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中国文化的 个性和文化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问题。正如《礼记·中 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 庸》讲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论语·子路》讲的“君 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子和而不同”。 ②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 (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灵的沟通。─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汉字从甲骨文、 A. 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因而具有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 B. 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 解字》,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 C. 在笔者看来,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 常清晰的传承谱系。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汉 D. 结尾提及《礼记》《论语》中的名言,意在说明汉字不必走西方拼音化道 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结构有左右、 路。 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块字。同时,作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腾讯文库四川省仁寿县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腾讯文库腾讯文库
search
课件
教案
试卷
日记
论文
读后感
中考
高考
考研
雅思
托福
行测
申论
面试攻略
AI
大数据
新媒体
登记表
合同
协议
委托
美食
司法考试
求职招聘
工作汇报
入职培训
实习报告
思想汇报
调研报告
旅游攻略
读书笔记
立享超值文库资源包
我的资料库

file四川省仁寿县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付费本文由尚阅文库提供

编辑文档编辑文档
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四川省仁寿县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书法家的一笔一画,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月月考试题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③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注意事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人过激地主张用拉丁字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母取代汉字。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倡导文字改革,即推行简化字、推广汉语拼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音方案。人们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④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定的位置上。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位一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且中华民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一、现代文阅读(36分)搬,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我们的许多日常(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用语,如世界、平等、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正是基于上述道理,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汉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①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中国文化的个性和文化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问题。正如《礼记·中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庸》讲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论语·子路》讲的“君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子和而不同”。②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灵的沟通。─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汉字从甲骨文、A.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因而具有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B.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解字》,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C.在笔者看来,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常清晰的传承谱系。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汉D.结尾提及《礼记》《论语》中的名言,意在说明汉字不必走西方拼音化道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结构有左右、路。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块字。同时,作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首先总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具体谈“汉字文化”,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这样的家具,人们通常席地而坐。将杯盘直接放在席子上既不卫生也不雅观,B.文章具体阐述文字的渊源和特点,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进行对比作好铺于是吃饭时通常还有一种食案,只是它比较低矮。在汉墓中出土过一幅《宴饮垫。观舞图》壁画,表现的是人们就餐的场景,图中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小食案,C.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人们迷失文化方向的一些错误认识,矛头直指外来文这种小食案其实就是食盘的变形。化。魏晋以后,各民族之间加快了交流与融合,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D.文章结尾与开篇紧密呼应,并具体阐述了汉字走自己文化道路的原因和策人们的服饰、家具和用餐器具有了许多革新,进而影响到用餐的形式。与汉人略。传统服饰不同,少数民族的“胡服”以袖窄、紧身、圆领、开衩等特点而更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合活动,在用餐时不容易碰翻杯盘,也不容易沾上油污。至少在东汉末年,“胡A.如果认清了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能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走自己的服”“胡床”等已经传到内地,受到上层社会的喜爱。《后汉书》记载,“汉文化道路。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京城中‘贵戚皆竞为之’”。B.汉字被称为世界最简明、形象、丰富的文字体系,其主要因素是形声字占穿着越来越紧身的衣服,坐在更高、更舒服的椅子里,面前是高足的桌子,绝大部分。人们用餐时无疑会感到更舒服。这时,如果仍采取以前的那种分餐制形式,就C.汉字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可见汉字具有对称、平需要在每个人面前放一张桌子,每个人坐一把椅子,不仅浪费家具,而且室内衡等特点。空间不足够大的话也难以摆开,于是人们逐渐聚拢到一张桌子上吃饭,分餐制D.中国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但是要以保持本国文化的个性和特向聚餐制悄悄转变。这种情形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发生了。点为前提。由分餐制向聚餐制转变是一个漫长的渐变过程,除了服饰、家具、食器等方面革新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外,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也是原因之一。魏晋以后(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儒家学说受到玄学等思想的挑战,传统的等级、礼制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观念有逐渐淡化的倾向,用餐形式更趋向实用化,其所承载的礼教色彩有所减材料一:弱,这也影响到社会习俗的变革。相比于西方国家广泛流行的分餐制,中国人更习惯聚餐。其实,中国人一(摘编自陈忠海《分餐制在中国古代的演变》)开始也采取的是分餐制。材料二:《史记》所载的“鸿门宴”故事,就是分餐制的形式。刘邦一行登门拜会,中国人的饮食方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进程。很长时间以来,围桌共食项羽留刘邦等人吃饭,席间,项羽、范增、项伯、刘邦、张良等人分坐于不同已成为普遍习惯,也是一种文化符号。筷子是传统饮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符号,方位,这正是分餐制的典型场景。如果他们几个人围着一个桌子吃饭,项庄也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许多人都习惯以彼此夹菜的方式表达情感。围桌共食就不可能通过舞剑的方式去杀刘邦了,因为那样做项羽也会有危险。中来回“穿梭”着筷子,这种场景虽然传递着情谊,但却极大增加了病菌传播不仅史书记载如此,大量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也证明是这样的。山东诸城的风险。出土的前凉“髡刑图”画像砖,体现了汉代人用餐的场景。形成新兴的餐桌文化,离不开多方协作共同努力。首先是政府要积极进行中国人早期实行分餐制,与家具的形制有关。中国一开始没有椅子、桌子正面引导宣传。杭州建德市制作公筷公勺地方标准,并制作“前端金色、后端
查看剩余全文
复制全文
复制全文
全屏阅读
全屏阅读
下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