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报告系列总05楼板薄弱连接位置抗剪计算[修改版]

第一篇:超限报告系列总 05楼板薄弱连接位置抗剪计算--KP001 超限报告中的几点问题05——楼板薄弱连接位置抗剪计算 在实际工程中,时常碰到验算楼板薄弱连接位置(包括细腰)的面内抗剪问题。以下为两

05 第一篇:超限报告系列总楼板薄弱连接位置抗剪计算 --KP001 05—— 超限报告中的几点问题楼板薄弱连接位置抗剪计算 在实际工程中,时常碰到验算楼板薄弱连接位置(包括细腰)的面内抗剪问题。以下为两个工程的结 构平面图。从下图可明显看到结构布置中的楼板薄弱位置。 --KP001 楼板协调两侧的主结构时,面内将受到较大的水平力,包括轴力和剪力。楼板面内承受拉力或者压力, 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计算,但面内抗剪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通常的做法是,按《混凝》或《高规》中 梁或墙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复核。 但这样做,有无问题呢?它们的抗剪机理是否一致呢? 先来看梁的受剪机理。翻看教材,抗剪破坏分为斜压破坏、剪压破坏以及斜拉破坏。 简单来说,梁的跨高比较小时,发生斜压破坏,这种破坏多发生在剪 --KP001 力大而弯矩小的区段,以及腹板很薄的梁内。在这种破坏机制下,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 抗压强度,是斜截面承载力中最大的。梁的跨高比适中,梁截面中的剪力和弯矩均可能其控制作用,这种 破坏由拉区边缘的裂缝开始,然后延伸形成斜裂缝,剪压区高度逐渐减小,当最终剪压区混凝土破坏,斜 截面承载力丧失。 梁的跨高比更大的时候,截面破坏由弯矩控制,受拉引起的垂直裂缝一旦出现,就迅速向压区延伸, 斜截面承载力随之丧失。混凝土楼板承受横向荷载的破坏模式就属于这种情况。它的承载力是由弯矩起控 制作用,所以,在规范中,我们主要对楼板的正截面承载力进行计算,对斜截面承载力,通过构造措施(比 如楼板厚度,跨厚比要求),是可以天然保证的。 无论是规范,还是教材,梁的受剪承载力推导均是基于剪压破坏这种模式得到的。给出的抗剪截面承 载力限值,也是基于剪压破坏的。但对跨高比较小的构件,比如上面提及的楼板面外抗剪验算,跨高比很 1.0 多情况下,是小于的,破坏模式应该是斜压破坏才对。也就是说,抗剪承载力上限应该更高。另外, 斜压破坏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是否应该有所不同呢? 90° 从受力机制来看,长墙肢的面内受剪似乎与上文提到的楼板面内受剪很接近?如果把剪力墙旋转, 边缘构件看作梁的话。但是,规范给出的剪力墙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其实是兼顾了长墙肢和短墙肢的, 如果按此计算楼板面内抗剪的话,针对性不强。 如果要提供计算依据的话,个人认为,楼板面内抗剪验算与深梁斜截

腾讯文库超限报告系列总05楼板薄弱连接位置抗剪计算[修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