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福克纳长篇小说《野棕榈》的叙事艺术
试析福克纳长篇小说《野棕榈》的叙事艺术 摘要 《野棕榈》是美国现代主义作家福克纳的重要作品,是福克纳对现代派写作技巧的一次伟大尝试。本文从对位叙事结构、聚焦方式和叙事时间等三个角度分析《野棕榈》
试析福克纳长篇小说《野棕榈》的叙事艺术 摘要 《野棕榈》是美国现代主义作家福克纳的重要作品,是福克纳对现代派写 作技巧的一次伟大尝试。本文从对位叙事结构、聚焦方式和叙事时间等三个角 度分析《野棕榈》的叙事技巧,并探讨福克纳的叙事艺术在这部作品中所实现的 叙事功能。 关键词:叙事结构 聚焦 叙事时间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小说作家,他既是美国南方作家的杰出 代表,又是各种现代派写作技巧的伟大试验者。他的小说以“永不雷同的形式” 著称于世,其变化多端的叙事技巧为20世纪的美国小说确立了难以逾越的艺术 高度。《野棕榈》是福克纳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也是福克纳笔下最令人心痛又 最具魅力的长篇小说之一,小说一经发表就在评论界引起热烈的反响。康拉 德·艾肯称之为福克纳“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小阿尔伯特·格拉德则将之誉为 “福克纳最引人入胜和最可读的小说之一”而米兰·昆德拉更是直截了当地在 《被背叛的遗嘱》中这样写道,“我曾经(我至今仍然)为福克纳的小说《野棕 榈》的结尾所感动”。本文拟从对位叙事结构、聚焦方式、叙事时间等角度论 述《野棕榈》的叙事技巧,并探讨其叙事艺术所实现的叙事功能。 一对位叙事结构及其互文性特征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艺术家是“为色彩而色彩,为形式而形式的一种人”,而 形式的独特性是构成艺术品内含的重要部分。受柏格森美学思想的影响,福克纳 的创作生涯也是其进行叙事形式实验的过程,而小说《野棕榈》在创作形式上的 创新与实验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野棕榈》最初的题名为《我若忘记你, 耶路撒冷》,作品是由《野棕榈》和《老人河》两篇可以独立成文的中篇小说组 成。福克纳的创作初衷是讲述一个抛弃自己的丈夫与医学院毕业生哈里离家出 走的女人夏洛特的故事。然而,福克纳在写作过程中却发现他需要创造另一个处 于对立面的故事作为它的对位部分,因此就出现了这篇小说的另一个部分《老人 河》。根据福克纳的说法,他并非事先写好两个故事,然后再把其中一个穿插到 另一个里面,而是像读者读到的那样,先写主要故事《野棕榈》的第一章,然后写 《老人河》的第一章做为其对应部分。福克纳打破小说常规的叙事顺序,采用共 时性叙述的手法来构建这部小说的叙事空间,让原本可以独立成文的两个故事呈 现出一种无限编织、缠绕和延伸的状态,从而在小说内部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互文 性特征。 互文性理论是由法国批评家克里丝蒂娃最先提出的,其概念随着文学理论的发展 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国内学者秦海鹰对互文性概念进行了梳理,并为互文性提 出如下定义:“互文性是一个文本主文本把其他文本互文本纳入自身的现象,是 一个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发生关系的特性。这种关系可以在文本的写作过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