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考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50讲 WORD版含答案

选考内容 选修四 第50讲1.(2017江苏南京)阅读下列材料:eq \x(导学号 80672438)材料一 中国之革命发韧于甲午以后,盛于庚子,而成于辛亥,卒颠覆君政。夫革命非能突然发生也。自满洲入

50 选考内容 选修四 第讲 80672438 1(2017) .江苏南京阅读下列材料:导学号 中国之革命发韧于甲午以后,盛于庚子,而成于辛亥,卒颠覆君政。夫革命非 材料一 能突然发生也。自满洲入据中国以来,民族间不平之气,抑郁已久。海禁既开,列强之帝国 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满洲 政府既无力以御外侮,而钤制家奴之政策,且行之益厉,适足以侧媚列强。吾党之士,追随 本党总理孙先生之后,知非颠覆满清,无由改造中国。乃奋然而起,为国民前驱;激进不已, 以至于辛亥,然后颠覆满洲之举,始告厥成。 然而当时之实际,乃适不如所期,革命虽号成功,而革命政府所能实际表现者, 材料二 仅仅为民族解放主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 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 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 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 故也。使当时而有此政党,则必能抵制袁世凯之阴谋,以取得胜利,而必不致为其所乘。夫 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 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 以上材料均摘自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孙中山为什么认为“革命非能突然发生”?结合所学,指出“始告厥成” 的主要依据。 [] 原因:满汉民族矛盾;列强侵略,清政府无力御侮,中国沦为半殖民地;革命 答案 党人的革命精神。 依据: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创立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据材料二,孙中山从“革命第一次失败”中得到哪些教训?为此,在国民党一大期间 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 教训:与反动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妥协;革命党自身组织涣散。 答案 () 探索: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或联俄联共;重新阐释三民主义。

腾讯文库2017-2018学年高考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