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城郊村城市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县城郊村城市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村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必然会被城市所逐渐包围直至全部融为一体,村落最终将转轨为社区,村民最终将嬗变为市民。那么,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被动适应
关于县城郊村城市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村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必然会被城市所逐 渐包围直至全部融为一体,村落最终将转轨为社区,村民最终将嬗变为市民。 那么,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被动适应者——城郊村及其村民,在这个转轨与嬗 变的进程中,将主要受到哪些影响?存在着哪些困惑?如何消除这些影响和困 惑?本文以××县城郊的××村为例,作一些初浅探析。 一、基本村情 ××县××村隶属于县城所在地××街道,地处县城东南郊,是正在建设 中的新城区的核心区域。该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 3215人,耕地面积700多亩,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水稻、蔬菜种植、在县城 打工以及店面出租。随着县城新城区××大道商住楼、汽运城和凤凰山公园等 项目的陆续开工,该村大量土地被征用,耕地由最多时期的XX多亩,缩减至现 在的700多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其中有6个村民小组的耕地全部被 征用,1300多人成为无地农民。 二、存在的困惑与影响 在郊区城市化的进程中,××村大多已被不断扩大的城市包围,部分自然 村查字典范文网实际上已经由郊区变成了市区,有的甚至已处在城市中心区 域。失去了土地的××村,在城市化和工业化道路上正发生悄然变化——村落 社区化、村民市民化。但就目前而言,××村及其村民仅仅是实现了居住地域 的变迁和身份的变化,而思想观念、生产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的转 变仍没有及时跟上,政府的相关保障、服务工作也相对滞后。这种矛盾的现 实,给××村及其村民带来了一系列后遗症。 症状一:保障缺失,被征地村民抗风险能力差 目前,农民基本上是自我保障,其主要形式是土地保障、家庭保障。农民 的养老方式也主要是土地养老、家庭养老、村集体福利养老,土地是农民最重 要的养老保障手段。××村村民土地当初被征时,均是采取货币安置、自主就 业的办法,没有办理相应的养老保险,只是为少数完全无地的村民办理了农村 低保。加上村民对土地征用补偿费缺少合理规划,没有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再生 产,而是用在消费上(如大多数人把征地后的补偿费用于建房、供子女读书 等),这些有限的征地补偿费一旦用完,他们今后的生活将逐步陷入困境。有 的村民即使手头上还有部分补偿款,但由于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没有稳定 的经济来源,时间一长也将会面临困难,其中的一部分人将成为无土地、无资 金、无生活保障的“三无农民”。 症状二:再就业难,被征地村民无地即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