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渐渐明朗的“中国表情”》及答案

节日,渐渐明朗的“中国表情”卢新宁2000多年前,当神情孤伤的屈原徘徊汨罗江边时没意识到,他文横千古的《离骚》以及郁愤悲壮的自沉,构成了中国文化史至为厚重的一页。在随后的岁月里,成为他脚下的土地和后来

“” 节日,渐渐明朗的中国表情 卢新宁 2000 多年前,当神情孤伤的屈原徘徊汨罗江边时没意识到,他文横千古的《离骚》以及郁 愤悲壮的自沉,构成了中国文化史至为厚重的一页。在随后的岁月里,成为他脚下的土地和 后来子孙回望历史的重要凭依。 13 因此,当传说为纪念屈原而形成的端午节将以国家法规的形式,与亿中国人的生活更紧 “” 密地联系在一起时,有谁会否认它表明了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对自己文化传统的态度? 这可能是迄今我们对于弘扬传统最为一致的共识了。 不同于读经活动,不同于国学私塾,甚至于丹的讲论语、易中天的品三国,与其他复兴行动 “” 总引起议论鼎沸迥异,将除夕、端午、清明、中秋四大传统节日法定化的消息几乎赢得 了学者和百姓的齐声赞同。 这种难能可贵的同心,来自我们对共有节日传统强烈的情感认同,也来自对节日文化日渐沉 寂现实困境的忧心。 没有比节日更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了。千百年来,除夕的祝福演绎了举国同庆、万民 同乐的社会和谐,清明的祭扫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生命体验,端午的龙舟,中秋的圆月 …… 节日民俗使中国人生活在一个有情有义的社会。它既是我们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再 “” 现,也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作为文化中国最突出的表情,成为我们文化 认同、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 然而,传统节日的衰微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多种文化激荡中,尽管传统节日在民间从未中断, 但它越来越像一个形单影只的孤立事件。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法定假日没有充分配套的 文化生活,而有丰富内涵的传统节日,却没有法定假日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形成了一种节 “” 日二元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以立法的形式促进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鲜明地表明了对待文化传统的 “” 国家态度,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文化自觉。 “” 但传统节日的法定化仅仅提供了一种天时,节日文化的兴盛与否,关键在其形式和内涵 “” 是否适应时代和民众的需求。已经南橘北枳的圣诞节在中国并无法定假期,但却日益红 火、声势浩大,原因就是契合了人们在快节奏现代生活中的放松愿望。相反,早已法定化的 “”“” 春节,却因内容单调之弊,已使许多人呼吁要捍卫、拯救。 因此,一旦传统节日法定化,首先要做的就是文化上的阐释和创新。当传统节日赖以生长的 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承 和延续,而是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化和重塑,是从内涵到外延的不断创造和更新。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将四个传统节日法定化,只是一个小小的事件。但一个国家的发展无法 忽视这些印证历史的细节。倘若再把这个细节,放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征程上看,放在 —— 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曲折路途上看,我们会更加百感交集

腾讯文库《节日渐渐明朗的“中国表情”》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