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议初中语文诗歌研读教学
琐议初中语文诗歌研读教学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究竟该如何去品析研读教学呢? 一、了解作者
15 第页共页 琐议初中语文诗歌研读教学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 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 究竟该如何去品析研读教学呢? 一、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学习古诗词 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 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 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解其言”,如:赏读中国 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词人──李清照所作《声声慢》,多数同学赏其词 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愁”仅是一个闺中少妇 独处之闲愁,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索。这应是一个理解的误区, 此乃因不详李清照其人生际遇、情感变化之故所致。李清照生于 1084年,年轻时与赵明诚结为伉俪,情趣相投,感情甚笃,共立下 “穷避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搜集整理了大量的金石书画。 但1127年北宋灭亡,女词人与赵明诚避乱于江南。不久,祸从天降, 赵明诚因病而故,词人孤独一人,生活悲苦,再加之自己与丈夫所好 之金石书画等又散佚殆尽,她愁肠百结。后来她因战乱只身辗转流徙 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十分凄苦,《声声慢》正作于此期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