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中的个体空间与公共空间
幼儿园生活中的个体空间与公共空间更多课件 【摘要】在幼儿园的公共生活中存在着两种空间,即个体空间与公共空间。个体空间强调的是空间的区隔,公共空间凸显的是空间的融通。在幼儿园生活中,一个真正公共、共享、
幼儿园生活中的个体空间与公共空间 更多课件 【摘要】在幼儿园的公共生活中存在着两种空间,即个体空间与公共 空间。个体空间强调的是空间的区隔,公共空间凸显的是空间的融通。在幼儿园生 活中,一个真正公共、共享、平等的公共空间的建构需要师幼双方的不断努力。师 幼双方可以通过个体空间的收缩与开放、公共生活规则的平等确认、意义理解的实 现、公共与共享意义的维护等途径实现由“我”向“我们”的转化。 【关键词】幼儿园个体空间;幼儿园公共空间;区隔;融通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4-4604(2007)09-0001-04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不可避免地带有空间性。这里的空间性不仅是指物理意 义上的空间,更是指文化空间、意义空间。康德曾说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填补 了空间的缝隙,使物理的、冷的空间变得热起来,充满了生命感。在幼儿园这样一个 具体的空间范围内,活跃着两大主体,即教师和幼儿,他们在班级的生活空间中互 动。教师与幼儿在相互作用时首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尊重对方的个体空间,尊重对 方对私密性的要求。与此同时,幼儿园的空间又是公共的。因此,幼儿与教师在这个 公共空间中相遇,不但要区隔自己的个体空间,还要及时打开自己的个体空间,与对 方的个体空间融通,共同营造一个公共空间。 一、幼儿园个体空间的凸显 空间的区隔状态首先强调师幼双方对空间私密性的尊重,强调个体在“我— 你”相遇并相知前对个体空间的独享性和占有性。个体空间强调个体对空间的垄断 性和独占性,强调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边界、人与人之间的区隔。个体空间最为警惕 的便是他者的“入侵”和“渗透”。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言,中国人是以“差序格 局”〔1〕的方式建立起个体空间的,他们的日常生活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以熟人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