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阶段性成果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阶段性成果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和分类指导,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阶段性成果 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 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和分类指导,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的调 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 (一)学生分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 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a ()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 b(c) 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 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 层次发展。 (二)分层备课。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 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 ab 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层学生要求在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 cb 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层学生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 “”a 计算;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质的推 bc 理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各层 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 学中的主体作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 次和梯度。 (三)分层授课。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 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如初二代数例题,分解多项式 对于、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掌握,如果把例题分成三个问 16(a-b)2-9(a+b)2ab 题:分解下列各式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一二题要求 (1)x2-9y2;(2)16x2-9y2;(3)16(a-b)2-9(a+b)2,a 层次的学生掌握,第三题要求、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课堂提问更 bca 应该分层次,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层次学生的提问 aa 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 bcc 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如在讲授等腰三 “ 角形的判定内容时,设计三个提问:()判定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两个 ”1“ 角相等的真假;()说出命题的逆命题;()判定逆命题的真假。第一个问题是针对层次学生设计 ”23a 的,而第二三个问题是对、层次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发挥他们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大胆的猜想和 bc 类比,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分层训练。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 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4x+4; 。学生训练时,老师不宜明确指 (2)25a2+10ab+b2;(3)(x+y)2+10(x+y)+25;(4)(a+b)4-18(a+b)2+81 明哪些学生做什么题组,层次的学生选做()()题时,老师应及时点拨,允许部份学生集体讨论完 a23 成第()题。课外作业也应分为几个层次,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 4a 、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这样在学生习中 bc 形成竞争意识,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每周一练的题目可分为、两种,印在同一张试卷的正反两 ab 面,方便学生选择。 (五)分类指导。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层次学生的辅导。对层 aba 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 c 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层次的学生帮助 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