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期以来,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
150 时间:分钟,满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语文试卷 15035 (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分) I519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期以来,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存在着不同理解。一些观点认为,中华文明属于大陆文明, 中华 传统文化以内陆文明为底色,与海洋关系不大。这种观点的形成原因较为多样和复杂,西方文化思想 的影响是 一个重要来源。黑格尔就提出东西方拥有不同文明体系的观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内陆 文化,是僵化 和停滞的;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是进取和创新的,这种文化的差异造成了 人类文明形态的差 异。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符合历史实际。 中华传统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是多元同构的文化,海洋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中华传 统文 化具有陆地和海洋的双重品格,海洋特质是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之一。中国既有广袤的大陆,也有辽阔 的海疆, 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悠久的海洋文化,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进程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 分。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特质孕育于远古时期,考古学家在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就发现了海 蚌壳、海鱼骨等 遗存。 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与利用逐渐丰富和拓展。秦始皇曾数次东巡,并派徐福率众东渡, 这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海上航行的明确记载。《庄子》《山海经》等大量早期古代经典文献中也都不 乏对海 洋的描述,特别是钊木为舟、煮海为盐等记载,都是时人利用海洋的真实写照。汉代则有了国人走 向远海更为 具体的文献记载,“海上丝绸之路”开始扬帆远航,贸易与交流东到日韩,南至东南亚各国。 六朝隋唐时期,对于海洋的探索与开发显著推进。三国时期,造船技术进一步提升,魏国曾在青、 兖、幽、 冀四州大造海船,当时东吴的造船业最为发达,船舶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分隔舱技术,即使个别 船舱受损进水 也不影响航行。据史料记载,孙权曾派遣船队进行了数次大规模海上远航,远至台湾、东南 亚等地。唐代不仅 陆上疆域广阔,对于海洋的控制和影响也实现了空前拓展。唐代的造船技术更加高超, 船体设计、船帆制造以 及轮桥起重技术等诸多领域都有新的发明。在与日本等国的海战中,唐朝船队多次 取得胜利。唐代开始设置市 舶司,专门管理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这是针对海洋经贸最早的官方常设机 构。沿海港口城市也随之快速发展, 广州、宁波、泉州等地都有规模很大的港口。《新唐书•地理志》等 典籍对于当时海洋贸易、对外交往等的记 述更为详尽,记录了从广州出发,经越南、印尼等地绕过马六甲 海峡到达西亚的远洋航线及沿线各国风貌。 宋元时期,古代中国的海洋文化发展达到一个相对的高峰。宋代特别是南宋高度重视海洋贸易,明确 提出 了“开洋裕国”的基本国策,建立了更为完备的市舶机构,对海洋贸易采取了宽松开放的政策,对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