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疑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疑的运用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贯彻这一原则

18 第页共页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疑的运用 "'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在整 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恰当 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还要充分发挥教学 民主,建立和协融洽的师生关系。科学地、灵活地实施激疑,是实现 上述要求的有效途径。 一、科学地实施激疑,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 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又可称为内驱 力。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因素的能动作 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 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 "' 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 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 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 的同步发展。 "3' 如在教学能被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一个教师设计了以下过

腾讯文库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疑的运用
腾讯文库腾讯文库
search
课件
教案
试卷
日记
论文
读后感
中考
高考
考研
雅思
托福
行测
申论
面试攻略
AI
大数据
新媒体
登记表
合同
协议
委托
美食
司法考试
求职招聘
工作汇报
入职培训
实习报告
思想汇报
调研报告
旅游攻略
读书笔记
立享超值文库资源包
我的资料库

file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疑的运用付费本文由金锄头文库提供

编辑文档编辑文档
18第页共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疑的运用"'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恰当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还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建立和协融洽的师生关系。科学地、灵活地实施激疑,是实现上述要求的有效途径。一、科学地实施激疑,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又可称为内驱力。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因素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3'如在教学能被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一个教师设计了以下过
28第页共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程。(1)25新课开始,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了能被和整除的数的特征,为3本节学习能被整除的数的特征提供了激疑的源头。(2)3教师让学生任意报几个数,老师迅速说出能否被整除,其他同3学用笔算验证。当学生说出的数都被教师判断出能否被整除时,学生露出了惊奇、佩服的表情,个个跃跃欲试。(3)395739学生的求知欲被激起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两个数333能否被整除。学生迅速说能被整除。这两个数确实是能被整"369除,但当老师问到为什么时,学生回答说:我想个位上是、、33957393'的数都能被整除,所以、能被整除。学生这样回答,一是受到了根据个位数来判断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二是错误地认为教3师之所以能迅速说出一个数能否被整除,也是以此为依据的。学生的回答在教师的意料之中,因此对学生这样的回答,教师不马上予以纠正。(4)732164729843学生回答后,教师又出示了这样一组数:、、、、20563059、,并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个位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后369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都是、、。教师要求学生算一算,看这些数33能否被整除。学生计算后发现,这些数中有的能被整除,有的
查看剩余全文
复制全文
复制全文
全屏阅读
全屏阅读
下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