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工艺学考研资料整理

名词解释玻璃——按照《辞海》的定义,玻璃是由熔体过冷所得,并因黏度逐渐增大而具有固体机械性质的无定形物质。按照《硅酸盐词典》的定义,玻璃是由熔融物而得的非晶态固体。因此,玻璃的定义也可以理解为:玻璃是

名词解释 1、 —— 玻璃按照《辞海》的定义,玻璃是由熔体过冷所得,并因黏度逐渐增大而具有固体 机械性质的无定形物质。按照《硅酸盐词典》的定义,玻璃是由熔融物而得的非晶态固 体。因此,玻璃的定义也可以理解为:玻璃是熔融、冷却、固化的非结晶(在特定条件 下也可能成为晶态)的无机物,是过冷的液体。狭义的玻璃:由熔融物冷却而不析晶得 到的无机物。广义的玻璃定义:结构上完全表现为长程无序的、性能上具有玻璃转变特 性的非晶态固体。 2、 —— 积聚作用高场强的网络外体使周围网络中的氧按其本身的配位数来排列。 3、 —— 硼反常在钠硅玻璃中加入氧化硼时,性质变化曲线出现极值的现象。 4、 -——Al2O3SiO2B2O3 硼铝反常在钠硼铝硅玻璃中,代替,当玻璃中含量不同时性质出 - 现不同形状的曲线,这种现象叫硼铝反常现象。 5、 —— 硼氧反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碱金属氧化物提供的氧,不像在熔融石英玻璃中作为非 [BO][BO] 桥氧出现结构中,而是使硼氧三角体转变成为完全由桥氧组成的硼氧四面体, 34 BO 导致玻璃从原来两维空间的层状结构部分转变为三维空间的架状结构,从而加强 23 了网络,是玻璃的各种性质与相同条件下的硅酸盐玻璃相比,相应地向着相反的方向变 “”B2O3Na2O 化。这就是所谓的硼氧反常性。【硼氧反常:纯玻璃中加入,各种物理 SiO2Na2O 性质出现极值。而不象中加入后性质变坏。】 6、 ——Al2O3SiO2 铝反常现象在硅酸盐玻璃中,以代替,玻璃的电导率、介电损耗等反 而上升。 7、 —— 混合碱效应在二元碱硅玻璃中,当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的总含量不变,用一种碱金 属氧化物逐步取代另一种时,玻璃的性质(与扩散有关的)不是呈直线变化,而是出现 “” 明显的极值。这一效应称为混合碱效应,过去称为中和效应。 8、 ——ROR+ 压制效应在含碱硅酸盐系统中随量的增加,使的扩散系数下降。 9、 —— Y<2 逆性玻璃当存在两种以上金属离子且它们大小、电荷不同时,即使也可制成 玻璃且性质随量的增加而变好。 10—— 、玻璃的热历史指玻璃从高温液态冷却,通过转变温度区域和退火温度区域的经历。 11Tool——[Tg ,Tf] 、图尔()假象温度玻璃在室温下的性质是它在内的某一温度的平 衡状态具有的性质,此温度为假想温度。 12—— 、网络生成体能单独生成玻璃,在玻璃中能形成各自特有的网络体系的氧化物。 ——SiO2B2O3P2O5GeO2As2O5 【网络生成体氧化物能单独生成玻璃,如、、、、 等,在玻璃中形成特有的网络体系】 13 —— 、网络中间体一般不能单独生成玻璃,作用介于网络生成体和网络外体之间的 —— 氧化物。【中间体氧化物一般不单独生成玻璃,其作用介于网络生成体和网络 6 外体之间。当配位数大于等于时,阳离子处于网络外,与网络外体的作用相似, 4 当配位数为时,能参加网络,起网络生成体的作用(又称补网作用)。】 14—— 、网络外体不能单独生成玻璃,不参加网络,一般处于网络之外。【网络外体氧 —— 化物不单独形成玻璃,不参加网络,一般处于网络之外。起断网作用,但对玻 璃的析晶有一定的作用】 15—— 、解聚作用 16—— 、金属桥 17—— 、临界冷却速率可防止玻璃产生能被测得结晶量的最小冷却速率。 18—— 、分相玻璃从高温冷却过程中或在一定温度下热处理时,由于内部质点的迁移, 某些组分发生偏聚,从而形成化学组成不同的两个相,此过程叫分相。 19—— 、过冷液体冷却到液相线以下而不发生析晶的液体。 1 4 共页

腾讯文库玻璃工艺学考研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