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现代文阅读Ⅰ第4题题型答题示例-备战新高考语文分类讲练题题清(新高考卷版)
三、现代文阅读I第4题题型答题示例1、论证特点例1: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答案】(1)以设问开篇,引出下文分析,引发读者注意。(2)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 层次清晰。(3)论证中综合运
三、现代文阅读第题题型答题示例 I4 、论证特点 1 例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1: 【答案】 以设问开篇,引出下文分析,引发读者注意。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 层次清晰。 (1)(2) 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 (3) 例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2: 【答案】 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文章开篇引出话题,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论点明晰, (1) 结构清晰严谨。论证方法多样。材料一中采用了例证法、引证法等,论证有 力。论证语言准 (2)(3) 确严谨,如“接近”“已经”“还不能算是”等词句。 例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3: 【答案】 论证结构上,整体为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论点,即江南文化对《红楼梦》 创作的影 (1) 响,然后从多个方面并列阐述,最后总结。论证方法上,主要运用了例证法。 (简要分析) (2) 附:论证特点 论证方式一一先驳后立【《生活垃圾分类从道德义务走向法律义务》】、先立后驳、 驳立结 (1) 合 %)论证结构一一总分、层进、并列、对比 论证方法:事实论证、理论论证、例证、引证、喻证、对比、类比、假设 (3) 语言特点一一通俗、口语化,幽默、生动形象,科学严谨 (4) 其他构思特点一一开头设问【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 结尾设问 (5) 讲故事(寓言),开篇明论题,结尾亮观点【《从故宫文创看文化遗产创意边界》】…… 、语言特点 2 必备知识:语言特点一一通俗、口语化,幽默、生动形象,科学严谨 例材料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要体现文本内容】。 1: 【答案】 语言特点:生动、幽默。如“一朵浪花”比喻的运用,“弦歌不辍”引用论语中 孔子典故, 显得生动;将人类的宇宙探索比作打怪游戏等,幽默风趣。 好处:①使原本严肃、枯燥的科学探索文章形象生动,引发阅读兴趣。②与材料二的主 旨相契合, 更能体现文章透露的乐观精神。 例赏析材料三第二段的语言特色。 2: 【答案】 简明、洗练,严谨、准确。运用方钢、钢化玻璃、外围护等词语准确说明 其建筑材 (1) 料;方形建筑,长短一致、粗细相当,万余等词语严谨准确。运用比喻,生 动形象,“犹如生长 4(2) 在山谷中的巨型鸟巢”,形象的说明从远处看到的书屋的外形,给人直观 的感受。 例两则材料在语言特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答案】 语言都准确严密:材料一是学术论文,为了准确呈现北斗的相关知识,多直 接引用 (1) 相关典籍,谨严而有说服力;材料二是对重大事件的报道,主要通过具体数据的引用 来体现语言的准确 严密。语言都生动形象:材料一运用了喻证法,如“永悬天际的巨大时 钟”“似商周时期青铜古斗” (2) “北斗就是控制天文网络中的纲”“明珠般的北斗七星”等,使语 言于谨严中见灵动;材料二运用了比喻、 拟人等,如“弯道超车”“全球梦”“发扬光大”“独 门绝技”“多面手”等表述,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还可以从语言风格角度答题) 例请结合材料二,从词序的角度简要分析下面一段文字在古今语法方面的异同。(邹 忌)朝服衣 4: 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 与坐谈,问之客日:〃 吾与徐公孰美?〃 【答案】 ①同:“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旦日,客从外来,”“吾与徐公孰美”这 几句大 致与现代汉语的词序一致。②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固定句式)“忌不自信”(宾 语前置句)“与 坐谈”“问之客日”(省略句)这几句是古代汉语中特有的句法。 、论证更有说服力 3 例材料二最后一段怎样让论证更有说服力的?请简要说明。 1: 思考角度:论证思路层次严密论证方法得当论证语言严谨论据恰当 典型 (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