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2.3常见天气系统 教案 (2)
人教新课标版 必修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教学案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教案一、课标解析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 ,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解析:本节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 ,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学案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一、课标解析 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解析:本节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等天气系统控制 下的天气状况及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重点掌握影响我国和山东省的主要天气系统。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 概念:。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锋 概念 类型: 天气圈 雨区 常见 过境 天气 前 系统 天 过境 气 时 过境 后 举例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低压〔气旋〕 暖锋〔反气旋〕 三、典题解析 1、如下图为1991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间环流形势〔a〕和降水量分布〔b〕图。 北半球 〔1〕a图所示的高压中心名称是。此时我国北方地区通常的天气状况是,常出现的 水平气流 气象气候灾害有和等。 南半球 〔2〕b图所示,长江中下游最可能出现的气象气候灾害是,经常引发等灾害,反映了 自然灾害的特点。 垂直气流 〔3〕如图a图中的高压系统加强,中心移动到江淮一带,那么江淮地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常会出 现等气象气候灾害。原因是。此时我国华北地区多发的自 天气 然灾害通常是等。 解析:主要考查过程思维。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副热带高压在我国的移动过程以及相应的天气与气候变化状况。 当副热带高压控制南岭一带时,我国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正是如下图情况。此时,我国北方夏季风还没有到 示意图〔北半球〕 达,但因为白昼时间变长,气温迅速上升,表现为干旱、多风、暖热的天气特征,温度上升促使农作物快速生长, 需要大量水分,因此往往出现干旱灾害;而长江中下游那么因为梅雨的持续性降水,有时也会暴雨频发,容易引 举例 发洪涝等自然灾害。 当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江淮地区时,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此时北方各地容易出现暴雨和洪涝灾害;而 长江流域,因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旱,出现伏旱。 答案:〔1〕副热带高压〔或夏威夷高压〕晴朗枯燥干旱沙尘暴〔2〕暴雨灾害洪涝关联性〔3〕 晴朗干热伏旱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盛行高空下沉气流,天气晴、热、枯燥暴雨和洪涝灾害 2、阅读以下材料,探究分析北京、武汉2019年4月上旬天气变化的形成原因。 解析:从表中天气变化资料分析,北京4月6日冷锋过境,武汉4月7日冷锋过境,绘出简易冷锋移动示意图, 可以分析北京、武汉4月5日至4月8日所处冷锋过境前或过境后的位置。 总结: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异,与暖气团相比,冷气团温度低,湿度小,气压高。冷 锋过境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空气逐渐冷却,水汽容易凝结成云,如果暖空气 中含有大量的水汽,会带来雨雪天气;如果暖气团枯燥,冷锋移动速度快,出现大风,往往形成沙尘暴。 四、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2、右图是某地某段时间内气温和气压的变化曲线,该地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 1/41/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