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五分钟课堂导入

“《沁园春·长沙》课堂导入”教学设计说明设计说明: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

“《沁园春·长沙》课堂导入” 教学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 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 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 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 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 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 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上阙记“今游”,以“独立”开篇;下阙忆“往事”,以“携 游”相应。记今游重在写景,景中有情;忆往事重在抒情,情中见景。 但景为情而生,优美的秋景为壮美的情怀铺垫,所以,我认为,全词 的词眼应该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一问一答上。所以,决定以“问”为引子,导入新课。 通过谈古论今,加之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享受到人类“问” 的乐趣。 1

腾讯文库《沁园春长沙》五分钟课堂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