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注释考订

《史记》注释考订-汉语言文学《史记》注释考订 刘乔卉 摘 要:本文对《史记》(王力《古代汉语》第三册)注释进行考订,指出“行”当与“道”同义连文,而非释为“辈”;“顿兵”之“顿”非使动用法,而是

《史记》注释考订-汉语言文学 《史记》注释考订 刘乔卉 摘要:本文对《史记》(王力《古代汉语》第三册)注释进行考订,指出“行” 当与“道”同义连文,而非释为“辈”;“顿兵”之“顿”非使动用法,而是“屯、 驻”义;“自明”之“明”乃“表明”,非“明显地”;“蒙灌氏姓”之“蒙”不承颜师 古“冒”说,而释为承、受。 关键词:行道 顿兵 自明 蒙注释 考订 一、行道 《史记·淮阴侯列传》:“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教材注:行(hánɡ),辈。诸将行,等于说将官们。道亡,半路上逃走。 按,“行(hánɡ)”古代确有“辈”之义。《礼记·祭统》:“夫祭之道,孙为王 父尸。所使为尸者,于祭者,子行也。”郑玄注:“子行,犹子列也。”《汉语大字 典》:“行,辈,班辈。”但“行”此处附于“诸将”后而作“辈”讲,不妥。因为 “诸”已说明复数,再用“行”来表示,有重复之嫌。 古籍中不乏“诸将行”三字并列出现例,如《宋书·武三王列传》:“及关中平 定,高祖议欲东还,而诸将行役既久,咸有归愿,……雍州刺史。”此处“行”不 当“辈”讲,而与“役”组成“行役”。《辞源》:“行役,因服役或公务而跋涉在外。” 《周礼·地官·州长》:“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则帅而致之。”贾公彦疏: “行谓巡狩,役谓役作。”又《新唐书·二王诸葛李孟列传》:“珂出,问计所宜, 答曰:‘若夜出,……可则济,否则召诸将行成以缓敌,徐图所向,上策也。’” 此处“行”亦不作“辈”讲,而与“成”组成“行成”。《汉语大词典》:“行成,

腾讯文库《史记》注释考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