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病员救治信息管理改进思路

伤病员救治信息管理改进思路近年来,由于国内各级医疗机构现行救治信息的传递和管理模式的落后现状,导致在各类突发事件伤病员救治、后送过程中,无法快速、准确管理和传递救治信息,不利于及时救治和事件处置后期对

伤病员救治信息管理改进思路 近年来,由于国内各级医疗机构现行救治信息的传递和管理模式的落后现状,导致在各类 突发事件伤病员救治、后送过程中,无法快速、准确管理和传递救治信息,不利于及时救 治和事件处置后期对伤病员救治、后送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因此,如何利用现代计算机和 无线通讯技术数据汇总、分析功能,搭建伤病员救治信息和伤情评估信息化平台是各级医 疗救治机构必须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1 相关概念 11 .分级救治 又称阶梯治疗,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俄罗斯军事医学科学院奥别里教授结合俄军 1 士兵伤员救治过程提出的[],是战时各级救治机构对伤病员进行分工救治的总称。 12 .医疗后送 是指各级救治机构对伤病员进行救护、治疗和后送的全部工作。其目的是提高伤病员治愈 率和归队率,减低致死率和残废率。 13 .救治信息 是救治机构记载和传递伤病员伤病情况及救治经过相关信息的总称,是上级救治机构处置 伤病员的依据,其作用是为了保持伤病员救治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也是救治工作结束后总 结经验教训和进行伤情研究的重要资料。 14 .信息平台 IT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相关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美军相关研究机构联合硅谷公司率先将计 算机和电子设备引进到伤情记录体系,并逐步应用于研制各种用于作战人员伤情的采集、 23 记录、传输、分析的信息系统与设备[,]。 15 .创伤死亡曲线 2080 因创伤及创伤并发症造成死亡的时间变化曲线即为创伤死亡曲线。自世纪年代以 来,世界各国创伤死亡曲线从三峰模式转变为单峰模式。 2 伤病员救治信息传输管理现状 21 .分级救治模式形成 主要是医疗后送模式的演变过程,从最早的就地治疗到后送治疗,直至不同阶段和梯次的 20 分级救治。该模式最早应用于军事救援任务,世纪末期,随着区域性军事冲突减少, 5 突发性事件比例上升,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分级救治体系,例如美军和俄军均采取级阶梯 345 救治,我军沿用级阶梯救治,并且也都将其应用于非战争伤病员救治过程[,]。

腾讯文库伤病员救治信息管理改进思路
腾讯文库腾讯文库
search
教案
试卷
日记
论文
读后感
中考
高考
考研
雅思
托福
行测
申论
面试攻略
AI
大数据
新媒体
登记表
合同
协议
委托
美食
司法考试
求职招聘
工作汇报
入职培训
实习报告
思想汇报
调研报告
旅游攻略
读书笔记
课件
立享超值文库资源包
我的资料库

file伤病员救治信息管理改进思路付费本文由金锄头文库提供

编辑文档编辑文档
伤病员救治信息管理改进思路近年来,由于国内各级医疗机构现行救治信息的传递和管理模式的落后现状,导致在各类突发事件伤病员救治、后送过程中,无法快速、准确管理和传递救治信息,不利于及时救治和事件处置后期对伤病员救治、后送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因此,如何利用现代计算机和无线通讯技术数据汇总、分析功能,搭建伤病员救治信息和伤情评估信息化平台是各级医疗救治机构必须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1相关概念11.分级救治又称阶梯治疗,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俄罗斯军事医学科学院奥别里教授结合俄军1士兵伤员救治过程提出的[],是战时各级救治机构对伤病员进行分工救治的总称。12.医疗后送是指各级救治机构对伤病员进行救护、治疗和后送的全部工作。其目的是提高伤病员治愈率和归队率,减低致死率和残废率。13.救治信息是救治机构记载和传递伤病员伤病情况及救治经过相关信息的总称,是上级救治机构处置伤病员的依据,其作用是为了保持伤病员救治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也是救治工作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和进行伤情研究的重要资料。14.信息平台IT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相关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美军相关研究机构联合硅谷公司率先将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引进到伤情记录体系,并逐步应用于研制各种用于作战人员伤情的采集、23记录、传输、分析的信息系统与设备[,]。15.创伤死亡曲线2080因创伤及创伤并发症造成死亡的时间变化曲线即为创伤死亡曲线。自世纪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创伤死亡曲线从三峰模式转变为单峰模式。2伤病员救治信息传输管理现状21.分级救治模式形成主要是医疗后送模式的演变过程,从最早的就地治疗到后送治疗,直至不同阶段和梯次的20分级救治。该模式最早应用于军事救援任务,世纪末期,随着区域性军事冲突减少,5突发性事件比例上升,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分级救治体系,例如美军和俄军均采取级阶梯345救治,我军沿用级阶梯救治,并且也都将其应用于非战争伤病员救治过程[,]。
22.救治信息发展历程在医疗后送演变过程中,各国均在分级救治体系中不断完善伤情记录机制,救治和伤情信“”息由最早的就地治疗的口头传递逐渐演变为格式化的纸质表格、卡片和标签,其存在6与使用的历史时间跨度较长[]。但在近代局部或区域性战争中,医学救援人员发现,传统的纸质伤情记录单已经不再适合时代发展,也不利于保存、汇总和分析。美军在越南战争后对战场救护工作进行总结时发现,由于战场前沿的一、二级医疗机构所救治伤员的伤情和救治记录资料由于载体限制,导致相关信息严重残缺不全,甚至有所遗失,导致失去了对许多伤员实施有效的黄金救治时间。这些问题的暴露,随着多媒体、互联网络、无线通信、传感发生器和生物工程等技术发展,有力推动救治信息传递向现代化、信息化和“”“”7数据流过渡,从而有效促使创伤死亡曲线由三峰模式逐渐向单峰模式转变[]。23.国内救治信息现状国内分级救治体系研究一直较为滞后,这与近一时期内国内和区域性军事斗争较少,军队医院执行战争和非战争救援任务频次较低有一定关系。虽自汶川地震后国内仅依托城市急120救中心和急救电话建设了创伤救治体系,少数大城市建有依托综合性医院的创伤中心89[,]。但是,在此类事件的分级救治过程中,从救援现场的一级救治单元到区、县级医院的二级救治单元直至市、省级医院的三级救治机构均无有效、健全的协调沟通机制,也无相关系统数据平台、仪器设备记录创伤情况和救治信息。因此,改变传统的卡片式、10表格式纸质伤情记录信息载体十分必要[]。3搭建管理平台的基本构想31.总体设想在传统分级救治体系基础之上,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等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探索信息化救治信息载体在突发事件中的应用,有效加强伤病员在特殊条件下的创伤救治情况评估,推动医疗救援演练和研究,改变原有的分级救治中伤病员信息无记录、记录困难、缺失以及信息无法有效传递、查询、留存、统计等现实困难。32.具体目标321..建立数据信息平台Ora-cle采取甲骨文公司数据库的分布式处理功能,设计和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库系统;平台,作为区域分级救治指挥中心汇集、分析、调配伤病员数据信息平台充分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具备开放性和可扩充性,研究分级救治数据库架构组成,设计存储过程和触发器,形成该数据库建立方法,达到数据安全可靠的目的。322..无线通讯技术应用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
复制全文
复制全文
全屏阅读
全屏阅读
下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