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童话语言的叙事学分析

对现代童话语言的叙事学分析 一、童话叙事话语的表层功能——叙述语与转述语的分配  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家罗兰•巴特在《叙事学研究》中,对叙事文本的研究严格参照学方

对现代童话语言的叙事学分析 —— 一、童话叙事话语的表层功能叙述语与转述语的分配 • 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家罗兰巴特在《叙事学研究》中,对叙事文本的研究严格参 “”“”“ 照学方法进行,认为叙事作品的语言成分除通常的句子外,还有话语。话语本质上 类似于言语,是一种被具体化了依赖于具体的上下文关系(小语境)和所涉及的生活背景(大 ”1992 语境)而存在着的句子。(注:徐岱:《小说叙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 61“” 第页。)句子、话语或言语形成的叙述流是整个文本存在的基础。叙事者的叙述、 隐含作者的控制、叙事结构的形成、风格的显现,必须依靠语言作为中介和手段。叙事文本 “”“” 通常由两种形式组成,一般称为叙述语与转述语。后者由人物发出但由叙述者直接 或间接引入文本,只须表现人物性格;而前者除此之外,还要联结故事情节,填补叙事空白 等,这从文中的描写和议论等内容即可看出。 “”“” 作为童话文本,叙述语与转述语在文中所占比例的不同,直接影响性的强弱。 “” 因为这个发出与权威话语者(成人作者)不同声音的他者,多是儿童,甚至动物、植物 或无生命物体(它们模仿的也是儿童或成人的语言),其语言特点尤其与众不同。成人可通 过叙述语直接传达思想,儿童则更易通过人物形象的转述语进入文本,从而唤起他们对自身 幼者身份的认同。如何分配叙述语和转述语在文中的比例,成为作者与读者能否沟通的关键 所在。家马修斯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而哲学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活动。(注:(美) 19981 马修斯:《哲学与幼童》,陈国容译,三联书店,年,第页。)他们对世界及生命最 原始、执著的追问使自己的语言产生了隐喻,而作品体现儿童语言隐喻特色的最好方式是对 话。这种对话不仅体现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之间,也体现在成人作者与儿童读者之间、作者 与主人公之间。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极力提倡小说的对话性,他认为在语言上作者与主 “”“ 人公、读者、叙事人同样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叙述人通过自身体现着作者的意向,作 者的思想渗透到他人语言里,隐匿其中;他并不与他人思想发生冲突,而是尾随其后,保持 ” 他人思想的走向。(注:(俄)巴赫金:《诗学与访谈》,白春仁、顾亚玲等译,河北出版 1998256 社,年,第页。)否则,作者思想通过叙述人完全控制人物思想语言,则成为独 白,窒息了人物思想发展的可能性。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揭示了童话语言的本质。在童话中, “” 若作者独白式的语言使叙述语所占比例过大,会导致成人意识的强行灌输,人物失去表 “” 现个性的可能,从而也失去儿童读者。因此,对话不仅是让人物有自己自由独立的思想、 语言,而且更是成人作者欲与儿童处于平等地位所采取的一种姿态。这体现在童话语言表层 “”“” 特征上,即是重视转述语,让他者的声音显示出来,使儿童读者也在话语中认同自 身的位置。 20 我们可以对比两个例子。叶圣陶的《稻草人》诞生于上个世纪水深火热的年代,叙 “”“” 事话语自然打上时代的烙印。这篇童话中的转述语明显少于叙述语,除几小段孩子 与母亲的对话,跳河女人的自白,鲫鱼的话和稻草人自己的对话外,都是叙述人代表作者议 20003 论、描绘、评判。笔者曾在《一个童话叙事模式的中西比较》(《浙江学刊》年第 期)中对《稻草人》的叙事话语特征进行过分析,认为叙述语占据作品的大多数篇幅导致叙 事主体控制权太大,而且作者自身思想倾向也显露得更多,以至仅有的几处人物语言显不出 “ 作为童话的特色。作为拟人形象存在的稻草人的多处心理独白也是如此,请你原谅我,我 是个柔弱无能的人啊!我的心不但愿意救你,并且愿救那个捕你的妇女和她的孩子,还有你、 ……” 妇人、孩子以外的一切受苦受难的。这些话语使整个作品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气氛。正

腾讯文库对现代童话语言的叙事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