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因工程相关知识点
一、人因工程的定义(1)美国人因工程学家伍德( Charles . C.Wood): “设备的设计适合人的各方面因素, 以便在操作上付出最小代价而求得高效率”。(2)美国人因工程学和应用心理学家查帕尼
一、人因工程的定义 1Charles CWood ()美国人因工程学家伍德( ..): “设备的设计适合人的各方面因素, 以便在 操作上付出最小代价而求得高效率”。 2AChapanis ()美国人因工程学和应用心理学家查帕尼斯.):“人因工程学是在机械设计 中考虑如何使人获得操作简便而又准确的一门科学”。 3 ()前苏联对人因工程学的定义:“研究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可能性、劳动活动方式、劳动 的组织安排, 从 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同时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劳动环境, 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 得到全面发展的科学”。 4. IEA, 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 ()国际工效学会( )的定义:“研究人 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 生理学、 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 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 互作用条 件下,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 和舒适等达到最优化 的问题”。 (5) 我国的《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对工效学定义:“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 其合 理结合, 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 心理等特点, 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 安全、健康 和舒适的目的”。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的阶段 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 () 世纪初,美国人泰勒 科学管理的创始人 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 对工人 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 改进操作方法, 制定标准时间, 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 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 法。 在这一时期, 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 其代表作是 《心理学 与工业效 率》 ,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 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 通过选拔和 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由于机器进步很快, 使人难以适应, 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 人身心的问题。 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 效率研究提供 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1924 8 自年开始, 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年的“霍桑实验” ,这 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 生理的因素 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2060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 世纪 年代。二战以前, 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 主要是 通过选拔 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 ,使人适应机 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 并逐步应用 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1960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加强国际间交流, 年正式 成立了国际 (IEA) 人类工效学会 ,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 程发展起了重要作 用。 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