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从跨文化交际浅析针灸术语的翻译
从跨文化交际浅析针灸术语的翻译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医的一个分支,针灸以其奇特的疗效和简单的操作赢得了越来越多西方国家的青睐。为了使中医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播到其他国家,针灸术语的英译显
从跨文化交际浅析针灸术语的翻译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医的一个分支,针灸以其奇 特的疗效和简单的操作赢得了越来越多西方国家的青睐。为了使中医文化能够 更好的传播到其他国家,针灸术语的英译显得尤为必要。 1针灸术语翻译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1年出台了针灸穴位名称的国际标准化 方案,采用了汉语拼音+国际代码的方式对穴位的英文名进行了统一。如,睛明 为膀胱第一穴,故译为Jingming, BL1。这种翻译方式因为简单易记,迅速的 受到好评,为针灸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正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 著作《千金翼方》中提到的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针灸穴位名称的 命名结合了自然、物象和人体等多种因素,结合了腧穴的分布特点,蕴含了丰 富的中医文化。以这种方式进行翻译,境外学生虽然能够记住穴位的名称、位 置和功能,但并不能了解腧穴名称所包含的意义,不利于中医文化的传播。 此外,由于汉语中存在较多同音字,使得汉语拼音+国际代码的翻 译方式容易造成学生记忆出现混乱,如,腕骨与完骨,伏兔与扶突等。 除针灸穴位名称之外,其他的针灸术语,如针刺术语等的英译则更 加少有人关注,缺少相应的规范,翻译效果也参差不齐。美国学者Harold Lasswell在其文章中提出了5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 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在针灸的跨文化传播中,我们所关注的也应当是传播所取得的效 果。即境外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学习针灸相关知识真正了解并接纳针灸所传递的 中医文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世界卫生组织的这套国际标准化方案明显不能 够满足传播文化的需要,因此,近年来,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都提出应该意译 针灸术语。 2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针灸术语翻译原则 翻译牵涉到语言及其反映出来的文化,但由于人们的生活经验不 同,目标语言与所翻译语言的文化常有不同,因此给翻译造成一定的困难。针 灸术语的翻译大致可分为三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