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量词的特殊形式研究论文
汉语动量词的特殊形式研究论文 量词是汉语实词中重要的一类,也是汉语词汇的特色之一,计量动量词和计时动量词是动量词的主体。除此之外,从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动量词形式,一般以“V一V
汉语动量词的特殊形式研究论文 量词是汉语实词中重要的一类,也是汉语词汇的特色之一,计 量动量词和计时动量词是动量词的主体。除此之外,从古代汉语发 展到现代汉语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动量词形式,一般以“V一V”的形 式出现。如:“看一看、跑一跑”中的第二个“看、跑”等。这样的 词有很多。如:“跳、试、闹、瞧、摸、舔、闻、洗、完、弯、踢、 转、拜、滚、挥、尝、验、查”等。由于这种动量词结构是由动词 重叠构成的,所以,习惯上记作“v一V”。这种动量词结构形式, 目前在语法学界还存在着争议和分歧,一些语法学家和语文工作者 把它视为动词的重叠。如张静(1979)、刘月华(1984)、房玉清 (1992)、李宇明(1994)等分别在自己的著述中把“V一V”形式认为 和“VV”形式一样,都是动词的重叠,数词“一”可以省略。另一 些语法学家把它称为同形动量词或同源动量词。如刘世儒(1965)在 著述中认为这种格式属于动词和量词的组合,后面的“V”属于动量 词的一种,称为“同源动量词”。邵敬敏(19%),金桂桃(xx)等学者 在自己著述中认为它是动、量组合的方式,与动词同形,称为“同 形动量词”。 郭先珍(1987)在著述中说:“用重复前一个动词的方式来表示动 量是汉民族人民长期以来借动词表示动量而形成的一种语言习 惯。”显然,郭先生也认为‘,v一V’’中的第二个“Y’’,是 动量用法,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V一V”中的第二个“V”应该 把它视为同形动量词来看待,因为尽管它与动词同形,但它同样用 来计量。如“拜三拜”等,但它计量的动量在时间上一般是短暂 的、稍纵即逝的,计量的动作的次数也是少量的且具有强烈的尝试 情态,这也是同形动量词一般都用“V一V”来表示而不用“V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