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低效、微效甚至无效的主要缘由不是我们不努力, 而是我们对“教什么”这个方向性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从某种程度说, “教什么”确定了应当“怎么教”,并
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低效、微效甚至无效的主要缘由不是我们不努力, 而是 我们对“教什么”这个方向性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从某种程度说, “教什么” 确定了应当“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不少专家 就提出:就教学的 有效性而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上海师范高校王荣生教授在他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提出,语文 课“好 课”的最低标准是: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即知道 自己想教什么、 1) ( 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一堂 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2) 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 但教学实际并非如此,问题有两个方面:目标意识不强。很多 老师平 1) ( 日备课,首先不是看教材,而是看教参。看教参是怎么分析教材, 怎么确定目标, 供应了哪些教学建议,支配了哪些课堂练习,甚至还会去 查有哪些老师上过这课, 有哪些现成的教案、教学设计。然后,才匆忙地 跟教材“见上一面”。老师备课 时最不关切的恰恰是教学目标,只是被当 作一个条目抄到备课本上,如此而已。 教学内容模糊。我国的语文 教材基本上是“文选型”教材。除了少量课文 2) ( 是编者依据教学的须要编写 的以外,大部分选自以文学作品为主的各类著作。可 以说,几乎没有一位 作家在写作时就预见到自己的作品以后要让老师当教材去 教,让孩子们当 学材去学,作家并不是从教学的角度来写作的。从作品成为教材 再成为教 学内容,至少要有两次开发过程:第一次是编者经过遴选和改编,把作 品为本质,更为关键,更为主要。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 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