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上册第11课学案
初四上册第11课《孔乙己》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资
初四上册第11课《孔乙己》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资料链接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 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 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 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1917年在十月革命启示下,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 烈抨击。鲁迅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继《狂人日记》之后,写出了小说《孔乙己》这 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并揭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 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一、整体感知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咸亨( )砚( )羼水( )打折腿( )荤( )蘸( )附和( )阔绰( ) 2.结合课文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2)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3)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黑板上,但不出,定然还清。 (4)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5)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4.快速阅读,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划分段落层次。 5.我的问题 二、探究赏析 1.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开头两段从容地勾画了清代末年江南小镇以酒店为中心的社会风俗画,然后再写孔乙己出场的热闹场 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知识链接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用来交待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 分析环境描写,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 想。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分析孔乙已的性格特征。 方法链接: 分析一个人的性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