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迎佛骨表赏析

韩愈不是第一位振臂疾呼反佛道的朝臣,也不是仅有的信念坚定的反佛道朝臣,但是他却是第一位对君主迷信佛道采取激进方式对应的朝臣。.一、从信佛道动机看 . 严格说来,虽然事佛(道)动机不应成为思想家反对宗教

韩愈不是第一位振臂疾呼反佛道的朝臣,也不是仅有的信念坚定的反佛道朝臣,但是他 却是第一位对君主迷信佛道采取激进方式对应的朝臣。 .. 一、从信佛道动机看 严格说来,虽然事佛(道)动机不应成为思想家反对宗教信仰的依据,但是君主与一般 百姓所废寝忘食,摩顶放踵的佛道信仰,在韩愈眼中是迷信中毒太深。因此韩愈欲打破君主 对迷信的虚妄的执著,减轻佛道对社会、文化的伤害,首先就从崇奉佛的动机进行无情的抨 击。表中云:「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佛,以祈福祥也。」驽钝的下臣尚且 能洞彻宗教的信仰,不过是以蛊惑手法蒙蔽信徒,圣明的国君又岂能意图藉此求福得福!韩 愈在此用的是反激法。 为了诱导君主回归华夏本土正统,他同样企图以寿考祚久来利诱君主,《谏迎佛骨表》 .…… . 云: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文中主 旨在指出佛法未入中国前,古史上不乏春秋遐龄,在位逾甲子的帝王。韩愈于此之所以列举 先王们夸张的春秋,目的是在突显「事佛渐谨,年代尤促」的不足取。再相对照之下,韩愈 得到的结论是「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 二、从文化层面看 唐朝文化恢宏浩瀚,闳中肆外,如百川汇注为汪洋,吸取了许多邻邦外族文化的特质, 因此,生活中广泛显露出异族情调。《谏迎佛骨表》一开始,韩愈首先单刀直入地揭出「伏 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后段则强调「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製,口 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文中「夷狄」一词充满了鄙夷与排拒感,这种情结 . 实在是因为佛教势力已凌驾中国文化之上,再不採取拨乱反正的激烈手段说不定真的会出 什么问题。 其次,维护社会善良风俗,也是保存固有文化所不可忽视的。韩愈表中刻画元和迎佛骨 …… 时,百姓「焚顶烧指,千百为群,解衣散钱,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这种 . 朝野颠狂的情景,不但是伤风败俗的行为,更是文化堕落的象征 三、 从社会责任看 韩愈上表时,国家税收来源已大不如前,供税户仅天宝年间四分之一,而这一百四十四 …… 万户除了要负担八十馀万军士衣食外,「其馀浮为商贩,度为僧道,奉七分坐衣待食之 .. 辈。」不事生产的人口比例既是国家的沉痾,僧尼问题的严重性也就因而更加突显了。当 韩愈眼见佛道势力不曾因历来朝臣的劝阻而稍减其势,反而种种不良的影响逐渐渗透社会各 阶层时,不满情绪日益高张,《谏迎佛骨表》就是这种情绪达到最高峰的表现。实在是因为 佛道盛行后所显现的社会乱状,及对本土文化的危害,使得韩愈兴起了强烈的危机感与责任 感。而这一切社会乱相与文化的迷失,在韩愈认为,都是因为君主带头佞佛道所使然,所以 一旦把握到上谏的机会,他才会在谏表中以几近犯上的口吻严加抨击。 . 由此可见,韩愈及其《谏迎佛骨表》对这一时期唐朝社会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腾讯文库谏迎佛骨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