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研究论文

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论文摘要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会受到一些不良的环境因子和物理化学因 子的影响,而出现生长发育中的生理性病变,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严重时 甚至绝收。分析了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是指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危害食用菌生长发育,造成食 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的微生物及害虫。病害有2类,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 害;虫害一般有昆虫、线虫、螨类及软体动物。 1侵染性病害与防治 1.1真菌性病害 1.1.1蘑菇湿泡病。蘑菇湿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最主 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温,极易暴发成灾,严重时颗粒无收。发生症状,首 先是出现一些白色斑点,并在菇床和培养料上扩展,寄生于子实体,使子实体发 生畸型,早期块状,后期有菌盖偏小、菌梗偏大,蘑菇后期变成褐色、软、湿, 并流出橙褐色的清液,伴有恶臭味。发生原因主要是高温和通气不良。防治方法: 一是搞好环境卫生,注意菇房清洁和覆土材料消毒,覆土材料消毒可用甲醛密闭 薰蒸36h;二要选好栽培季节,第1潮菇出菇期温度避开25℃以上高温;三要及 时处理病斑,防扩散,并做好治虫防病,以防昆虫携带传播;四是药剂防治,可 用1∶800多菌灵或托布津喷洒。 1.1.2轮枝霉病(褐斑病、干泡病)。主要发生于蘑菇,感染后产生褐斑, 早期子实体发育不良,颜色灰白,幼菇感染成洋葱菇;中期有唇裂现象,质地较 干,不流水滴,无难闻气味。防治方法:采取有效防虫治病,病菇周围用2%甲 醛、500倍多菌灵或1000倍百菌清喷洒。 1.1.3鱼籽菌。粒状,园球状,乳白色,也叫尿素病。感染该病后培养料发 酸发黑,菌丝疏而稀少,若早期感染,菌丝难于定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料 含水量过高和发酵不良。防治方法:搞好培养料的发酵工作,加强菇房管理,做 好通风透气,发现感染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1.2细菌性病害 1

腾讯文库精编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