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2.通过“海陆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3.通过分析课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海陆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3.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4.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5.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法、假设法学习海陆的变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 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 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2.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教学难点】 1.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及影响。 2.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先请一名叫李沧桑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师:李沧桑同学,你来给大家说一下,你的名字的意思和来历。 李沧桑:沧桑就是沧海桑田,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说得好。“沧海桑田”用我们的地理术语说就是指海陆的变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这个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本P37图2.13“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4“我国东部 海底的古河流遗迹”。思考: (1)在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 请同学回答,老师归纳: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 -1-

腾讯文库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