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匠精神心得

关于工匠精神心得 关于工匠精神心得篇1  几千年来,工匠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艺经验与“知识”“真理”无缘,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被精英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思想中,孔子对“学稼、学圃”不以为然

关于工匠精神心得 关于工匠精神心得篇1 几千年来,工匠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艺经验与“知识”“真 理”无缘,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被精英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思想中,孔子对 “学稼、学圃”不以为然。孟子更将它称为“劳力”,断言其被“劳心”者统治。 这并非“中国特色”。杜威曾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相差很大,却共同 地贬低技艺。柏拉图把手艺人安置于“理想国”的金字塔底层。亚里士多德把技 艺称为“制作”,认为只是达成外部目的的手段。随着近现代理性主义和科学主 义日益兴盛,人们对工匠技艺经验的批判,就愈演愈烈了。 在此背景下,“教书匠”几乎成了教育领域的“过街老鼠”。“教 书匠”和“教育家”间的虚假对立,诱使“要教育家,不要教书匠”之 类口号出炉。在它们的误导下,有些一线中小学教师,如宗健梅所言, “不去做具体的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研究,甚至鄙视常规教育教学工 作,把扎扎实实的教育教学轻蔑地称之为‘教死书’,把实实在在的教 育工作者轻蔑地称之为‘教书匠’,却进行宏观的、不切实际的理论研 究,说一些专家们常说的话,写一些学者们已经写过的*。”奢谈一知 半解的理念,执迷于建构教育流派或教学模式,轻视学科教学知识打磨 和积淀,最终将导致教学荒芜。 故而,教师要重拾工匠精神。这是我国时代精神的需要,也得到了 当代学术研究的印证。上世纪哲学研究的实践转向及其对社会学、教育 学的影响,都为技艺经验的合法性、奠基性和重要性做了“背书”。

腾讯文库关于工匠精神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