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宪草》失败原因的重新定位

《天坛宪草》失败原因的重新定位   [摘 要] 《天坛宪草》作为一种法律文化现象,在中国制宪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宪法学界对它的关注程度却难尽如人意,对于《天坛宪草》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往持有“袁世

《天坛宪草》失败原因的重新定位 [摘 要] 《天坛宪草》作为一种法律文化现象,在中国制宪史上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宪法学界对它的关注程度却难尽如人意,对于《天 坛宪草》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往持有“袁世凯个人干预”、“政治力量斗争 的结果”、“政治人物的政治精神守旧”以及“政治权术不成熟”等几种 观点。本文通过对其在何种意义上失败的分析以及对传统观点的反思与评 价,结合民国初期政治社会化的历史现实,重新对《天坛宪草》失败的主 要原因予以定位。 [关键词] 天坛宪草;原因定位;政治社会化;民国社会 [中图分类号] DF0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 01-005-4 一、引言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又称《天坛宪草》,作为一种法律文化现象, 在中国制宪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国初期,该宪法草案不仅仅代表 一种法律现象,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所处时代各种政治力量斗争的过程。 纵观《天坛宪草》制定过程,其不外乎两种政治主张的利益集团的角逐: 一是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旨在专制统治的旧势力;二是倡导民主共和观念的 政治集团(国民党为主要代表)。专制统治旧势力实则为中国传统政治文 化的忠实代表,力求排斥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之相对应的是以民主共和为 要旨的政治集团――强调用西方政治文明取代或者颠覆中国传统政治文

腾讯文库《天坛宪草》失败原因的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