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渔父》教学设计如皋市第二中学 侯桂宏教学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探讨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难点.合作探究,互相解读,积累文言知识。.探讨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教学过程一
《渔父》教学设计 如皋市第二中学侯桂宏 教学目标 1 .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 2 . 探讨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1 . 合作探究,互相解读,积累文言知识。 2 . 探讨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存还是死亡? ”这是世界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被生 活的 困境逼到了死角时的发问。如何解答好这个问题,真让世人难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为了 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孟子却说:“生,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其实,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与生 的价值,“生的伟大,死 的光荣”才是价值之根本。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渔父》一文,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的人生价值, 去瞻仰 二、作者和楚辞的相关知识 一位伟人的“身之察察”、“皓皓之白”…… 先学生自主回忆,然后课件强化。 1 关于屈原.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①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②标志着中国诗歌进 入了一 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③开创的新诗体一一楚辞,突破了《诗 经》的表现形 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④后人也因此将《楚 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⑤“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 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 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2 •楚辞和《楚辞》 二者是不同的。《楚辞》是一本书,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等 人诗歌 的一本诗歌总集),其中主要的作品是屈原写的。 “楚辞”又称“楚词”,是屈原吸取楚地民歌营养而创立的一种新诗体,叫“骚体”,因 《离 骚》而得名。 三、检查预习,积累文言知识。 (学生讨论自己完成的活动单,展示纠正) L 解释加点的词。 既颜色 枯槁 举凝滞 漏歆 为浴 汶汶 鼓枇濯 游形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容 与 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见 ⑵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于 四、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一共四小节,请概括各小节的内容(学生自主回答) 高举 -:屈原流放江潭渔父见而问故 沐 二:渔父诚心劝告屈原与世推移随波逐流 察察 三:屈原断然拒绝决不受尘世污 莞尔 四:渔父在歌声中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