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二人教版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思路方法孟子在文中高举“仁政”“民本”的大旗,阐述自己的“王道”思想。在对文本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抓牢文言教学的常规重点外,还应将文学常识的掌握放到重要的地位。甚至从某种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思路方法 孟子在文中高举“仁政”“民本”的大旗,阐述自己的“王道”思想。在对文本实施教学的 过程中,除了抓牢文言教学的常规重点外,还应将文学常识的掌握放到重要的地位。甚至从 某种程度上说,对有关孟子的思想精髓的理解远比掌握几个文言现象重要得多。在教学的过 程中,宜将孟子的思想体系作一梳理,以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对孟子的思想作一把握,这也 为以后学习《齐桓晋文之事》作一铺垫。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寻找相关的资料,以求在更深更 广的层面上对孟子的思想作适当探讨,以发展与建构学生人文思想。当然这一工作只能更 多地依赖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准备,有条件的班级可专门辟一学时,让学生作充分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掌握“数、发、直、兵、胜”在 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了解“于、之”两个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2.遵循自主探究学习的原则,鼓励学生自己解决一些浅近的文言现象;引导学生对主要文言 现象作一些归纳,对规律性的知识宜作适当小结;比较评价孟子的“仁政”思想体系。 3.理解并评价孟子的“仁政”思想,并更好地理解新时期党中央提出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的现实意义。 导语设计 复习导入1 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学过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 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生 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还分别成为成语沿用至今。之所以会这样,说明孟子的仁 政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 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从中可以再进一步理解他的仁政思想。 复习导入2 有人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孔子大圣人在谆谆教导,而《孟子》给人的感觉是孟轲“亚圣” 在侃侃而谈,何以见得?初中学习的《孟子二章》记忆犹新,今天学习《寡人之于国也》再 次感受孟子的谈吐风范。 文本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