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大岱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大岱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张再林孔子讲“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大岱乡中学 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2-2023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 张再林 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家金 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 故“恕”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在这里,我却宁 愿使用“体贴”这个词。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心思” 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 人生命的“互动”。 我们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医 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是贴 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 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 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 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 的“介入疗法”,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为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 体。 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 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一种 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 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 故《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子食 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 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 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社会 借以形成为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