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14
<背影>教学设计14(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二)教学设计:1、课前小调查:我们同
精品资源 <背影>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 1、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二)教学设计: 1、课前小调查:我们同学有谁知道母亲节是几月几号?那父亲节呢?(6月的第 三个星期) 人们在庆祝母亲节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我们的父亲。是啊,日月经年中,我们忽略了多 少父亲的爱,而父亲一直在身后,无怨无悔地延伸着庇佑的苍穹,用自己朴实的父爱无私地 为儿女编织着美丽的保护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值得我们尊重的父亲,认识父 亲那感人的背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之情。 2、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味本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渗透着淡淡哀愁的父子间相爱相怜的感情。(此环节教师要珍视学生阅读的最初 体验,尤其是文章的感情基调的理解。) 3、寻找真实: 这篇文章最打动人心的就是感情的真实。 相关资料: 1947年,朱自清先生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得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 想起来写实 回,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 ⑴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朱自清先生的写作背景中,捕捉当年“我”写《背影》 时的真实心绪吗? ⑵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文中朱自清先生的回忆的源头(八年前的往事),寻找 当年‘父亲’背影产生的背景吗? 明确:⑴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正在清华大学任 教。社会的世态炎凉,使作者多年来在寂寞困愁中生活,这种情绪必 然流露于笔端。 ⑵正值家境败落,“走投无路”的时候。祖母的死,父亲的失业,变卖典质还亏 空,又添新债办丧事,接二连三的灾难劈头盖脸地袭来,小小的家庭能经受得了吗? 在这家庭光景惨淡的时刻,为了“谋事”糊口和读书寻求出路,父子不得不依依惜别, 踏上了颠沛流离的路途,不知何时再能见面。 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