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船政教育与中国近代教育的转型

福建船政学堂与中国近代教育的转型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 徐心希[论文提要]区分中国传统教育与近代教育的重要分水岭,就是是否坚持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古典式的书院型教育在晚清已经走到尽头,“四书五经”式的

福建船政学堂与中国近代教育的转型 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徐心希 [] 论文提要 区分中国传统教育与近代教育的重要分水岭,就是是否坚持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古典式的 “” 书院型教育在晚清已经走到尽头,四书五经式的、远离生产实习的书本型教学造就的是一事无成的废物 或者范进、孔乙己式的人物。福建船政学堂以及一系列的新式学堂的开办为中国教育的转型指明了前进的 方向,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主政者认识到育才比造船更重要,左宗棠等的远见卓识,比当时及后来那些 见物不见人、重视产品不重视人才的急功近利者,高出一筹。由左宗棠推荐继任船政大臣的沈葆桢,能秉 承不重在造而重在学的创始之意。其后的裴荫森、吴赞诚皆坚定执行此项政策。 “”“” [] 关键词 福建船政教育近代转型 “”“” 在晚清塞防与海防之争中,李鸿章本来就是奉命筹议海防的大臣之一,而在覆奏 “ 中异于他人之处在于三次尖锐地指出人才培养的变革是成败关键。他说:若不稍变成法, 于洋务开用人之途,使人人皆能通晓,将来即有防海万全之策,数十年后主持乏人,亦必名 ”“ 存实亡。尤以人才为亟要,使天下有志之才,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品造船各事可期逐 ”“”“” 渐精强。这里提出的人人皆能通晓或无不明于洋务,显然不是对原有科举制度补苴罅 “”!“ 漏所能达到。因此,他猛烈抨击所用非所学,人才何由而出以章句弓马施于洋务,隔膜 ”“”! 太甚!小楷试帖太蹈虚饰,甚非作养人才之道可是,鉴于前此局部改变科举的建议均一 “ 再受阻,他不敢提出立即全面废除这一腐朽制度的主张,只好委婉而明确地要另开洋务进 ”“”“”“”“ 取一格,以改变士大夫趋向,建议凡有海防省分,均宜设立洋学局,多方诱掖,令与 [1] ” 正途出身无异。这是一个冀图推广西学,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并且改变士大夫价值取向的 计划。受其影响,左宗棠在福建开办船政之初,就致力于新型教育的筹划与实施,这就是船 政学堂的创立,也是中国近代教育转型的开始。 一、船政教育与船厂建设同步 1865 晚清国运乖舛,强虏压境。同治四年()闽浙总督、洋务派的中坚力量左宗棠在福 州马尾创办福建船政局,这是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他的洋务计划概而论之即从国 外购买机器,聘请技师,以建立近代化的造船厂,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师。左宗棠认为西方列 “”“” 强包藏祸心,为日已久;中国应设造船之厂,讲求大筏软帐之利,更造炮船火船之式; [2] 否则,亡国灭种绝非危言耸听。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左宗棠认为西方列强欲壑难填,不会 [3] “” 就此善罢甘休。若战争爆发,则彼有轮船,我尚无之,形无与格,势无与禁,将若之何! “ 鉴于此理,他强调: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 [4] ”“ 船不可。有了轮船,不但便利东南七省的商贸运输,还能发展民族工业:无事之时,以 之筹转漕,则千里犹在户庭;以之筹懋迁,则百货萃诸釐肆;非独渔盐、蒲蛤足以业贫民, 舵艄、水手足以安游众也。有事之时,以之筹调发,则百粤之旅可集三韩;以之筹转输,则 [5] ”“ 七省之储可通一水。左宗棠晚年回顾他力主开局造船之用意:臣于闽浙总督任内,请易 购雇为制造,实以西洋各国恃其船炮,横行海上,每以其所有傲我所无,不得不师其长以制 [6] ” 之。这些改革措施让人们感到晚清经济从萧条中逆转的契机。 1866 同治五年朝廷()始定开办福建船政局,地址选在福州的入海口马尾,但是对此事 “ 能否办成仍持怀疑态度。所以七月十四日朝廷谕称:办船政所需经费,即著在闽海关税内 [7] ” 酌量提用。也就是说朝廷不再另外拨给开办经费。 然而,福建船政局开张伊始,由于西北军务吃紧,朝廷急调左宗棠入疆平叛。行前,他 力荐丁忧在籍的沈葆桢作为继任的船政大臣。沈葆桢系福建侯官人,原籍浙江,林则徐的女 婿,官至江西巡抚。他重视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主张发展民族工业,为洋务派中之出类拔萃 1

腾讯文库福建船政教育与中国近代教育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