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8《杨修之死》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8杨修之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
18杨修之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 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三国演义歌曲导入。 二、走进作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 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 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 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界,以待时 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有机可乘。“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检测预习: 1、解释下列粗体字并注音 以将 ①杨修鸡肋之意对 ②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恃才放旷讫 ③杨修为人 ④与众分食( ) 佯谮 ⑤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⑥操疑修( )害曹丕 麾绰 ⑦操方( )军回战马超 ⑧延弃弓( )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适庖官进鸡汤 ②数犯曹操之忌 ③人皆不晓其意 ④丕如其言 ⑤植然其言 ⑥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⑤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⑥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⑦人皆不晓其义。 3、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元末明初_____________。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用简练概括的语言总结一下本文一共写了哪几件事?七件事情的行文能否变动,为什么?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