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足禅师成神的文化透视(注脚)doc

普足禅师成神的文化透视 普足为北宋闽南禅僧,殁后即被尊为神(俗称“清水祖师”),至今香火兴盛不衰,形成引人注目的信仰文化现象。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并展开探讨。本文认为试图就普足禅师在宋代成神进行文化

普足禅师成神的文化透视 普足为北宋闽南禅僧,殁后即被尊为神(俗称“清水祖师”),至今香火兴盛不 衰,形成引人注目的信仰文化现象。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并展开探讨。本文认 为试图就普足禅师在宋代成神进行文化学透视。现试陈管见。 一 普足是一位禅师并被神化的佛教俗神。探讨普足成神有必要从中国佛教本身 演化入手。唐代以后,佛教禅宗出现了与佛教其他宗派相互融合渗透的趋势,即禅净 融合、禅密融合等。普足禅师身上正好可以看到禅净融合,禅密融合的印记。 普足一生突出的功绩之一是兴造了一大批桥梁。据记载,普足于本邑永春大静 山明禅师处得法后,归高泰山原栖止之庵,“用其师之言,乃劝造桥梁数十,以度往 来”。1元丰年间,称居安溪县清水岩,“以其年,造成通泉桥、谷口桥;又十年,造 成汰口桥,砌洋中亭。縻费巨万,皆取于施者”。2众所周知,唐代,净土宗不仅主张 而且热衷于造桥修路做功德,而禅宗则反对此举。五代以后,禅宗为了自己宗派的生 存发展,有意识地吸收净土宗的信仰与实践,于是出现了禅僧热衷于造桥修路之事。 笔者认为,普足禅师就属于这类禅师。《华严经》说:“广度一切犹如桥梁”。普足 禅师广造桥梁,既是“以度往来”3的行人,又是实践普渡众生的佛教理义。 祈雨是普足一生又一突出之处,而且较之广造桥梁度人的善举尤著。据记载, 普足得法后先归住高泰山,“后移庵住麻章,为众请雨,如其皆应”。4由于普足禅 师屡次祈雨都能如愿以偿,所以,他的名声很快就越出永春县。“元丰六年,清溪大 旱,便村刘氏相与谋曰:‘麻章上人,道(P.10)行精严,能感动天地。’比请而至,雨 即沾足”。5在中国佛教各宗派内,祈雨原是唐五代密宗僧人的宗教实践,但是到了 宋代,禅宗等宗派亦普遍采纳密法,显密双修,出现禅宗僧人祈雨现象。上述所引有 关普足祈雨的记载表明,普足禅师也是位兼修密法的禅僧。他生前以施法术祈雨闻 名,被民众视为“道行精严,能感动天地”的神奇和尚。

腾讯文库普足禅师成神的文化透视(注脚)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