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郑口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市郑口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20题。(共15分) 渐行渐远的自行车
中国人已经不会安于自行车的速度,也不看重自行车的价值。汽车成为社会的新贵、新宠, 河北省衡水市郑口中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0 铺天盖地,不可一世,并且很快取得了自行车从未享有过的地位:一条一条道路由它驰骋,一片一片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空间由它占有。飞驶而来、绝尘而去的汽车,根本不会把自行车放在眼里。 高速的公路,疾驰的汽车,凡是路,都被汽车所占。汽车又堵住了路,路堵、车堵、人心也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20题。(共15分) 堵。一心求快的中国人又不安于汽车的速度,磁悬浮速度、高铁速度,接连问世,震撼人心。中国人 渐行渐远的自行车 杨树荫 只想快,甚至想飞腾起来,总想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清晨,太阳正在升起。 自行车,已然是交通工具中的弱者,它不断地被边缘、被贬值。一个视速度为强势的时代, 整洁的街道,幽雅宁静。粗壮的梧桐树,枝叶茂密,偶尔一阵凉风,让人神清气爽。 自行车的命运可想而知。 里弄,小巷,胡同口,一辆一辆的自行车,响着清脆的铃声,鱼贯而出,在宽阔的大街上, 在技术进步的时代,我们不必为传统器具的衰落而悲哀,万物优胜劣汰,自有其客观的规 汇聚成浩荡的车流,来来往往,时有分流,又不断地合流。 律。与汽车相比,自行车的速度自然落后了许多。然而人世间,并非越快越好,倘若物质飞速地发 城市苏醒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展,而人的灵魂跟不上,岂不险乎?倘若人的灵魂、人的生命就得慢慢地行进,如此的快速,岂不悲 这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各处都能见到的城市图景。只是这幅图景,已恍惚成了遥 乎? 远的过去。如今的街道,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其实,世上并非都在追求速度,丹麦、挪威诸国,人均收入和现代化水平都居世界之前,可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自行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上海产的“永久”牌、“凤凰”牌自行车, 谓十足的富裕国家,却照例是自行车不少于汽车,也不弱于汽车。宽广的大街上,有专设的通道让自 天津产的“飞鸽”牌自行车,轻盈简洁,是浩浩荡荡的自行车王国里的主力军,中国人踏着自行车开 行车自由而行,还有专门的交通法规保护自行车。人们依旧喜爱自行车,依旧每天踏着自行车上下 始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班,包括部长、市长和白领阶层。自行车不仅让他们骑出了一个洁净的天地,也骑出了一个体魄强健 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在中国竟有着长久不变的形态。首先是价格不变,从二十世纪六七十 的民族。 年代的凭票供应,到八九十年代的随处可买、随时能买,自行车的价格始终在100多元一辆,普通的 然而,我们已经上了快速的轨道,人们崇尚快,追求快,一切都想快,再也慢不下来了。 工薪阶层买得起;其次,外形也不变,它的构造始终是一个车身、两只轮子,“操纵在两足之间”, 渐渐远去的自行车,留下的只是遥远的记忆。 只要凭着自己的力气,便能轮转车行。 17.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第一到第四段的作用。(2分) 自行车以自己的朴素、朴实,遍布城乡,中国人离不开自行车,自行车也一无所求地任人使 ▲ 用。车轮滚滚,竟然滚出了一个自行车文化。 自行车不疾不徐,正是其奥妙所在。疾者,即与凶险同行,一旦失控,便会头破血流;徐 18. 文章第8段写到“车轮滚滚,竟然滚出了一个自行车文化”,请联系全文概括“自行车文化”的 者,即无法行进,也会车弯人倒。不疾不徐,循势而进,这是自行车的前进方式,其实也是做人的前 主要内涵。(4分) 进方式。世间之事,快不得,慢不得,不疾不徐之为上。 ▲ 自行车唯力而行,这又是其魅力所在。自行车的速度是人踩踏出来的,脚踏轮转,一分脚劲 方有一分速度。人踏着车,争到了速度,却也造就了人的体能与毅力。物质社会,既要借助物质,又 19. 请你选择角度,赏析文章划线句子。(4分) 要唯力而行,尽力而为,此是人在物质世界的存亡之道。 ▲ 自行车谦卑处世,这更是它的品德所在。它不横冲直撞,不强凶霸道;无论大路、小路、田 间的路,只要有路,它都能依路而行;它卑微而立,在大千世界,只需微薄的一席之地;它供人役 20. 你对“自行车渐行渐远”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结合文意,分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 使,却无所索求;它给人方便,却不污染人间;它简洁朴实,没有贫富的差距,让骑车人心态平和。 ▲ 自行车是人们漫长岁月的坚守者,艰难行程的助推器,它陪伴中国人缓慢却不停顿地从贫困 通往富裕,直到汽车进入普通人家。而今,自行车竟然淡出了中国人的视野,渐渐地远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