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化学教学假设能力培养策略
化学教学假设能力培养策略1问题提出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和主流模式。当前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大量使用探究式教学但存在只重视假设的检验,如设计实验、数据处理等,而对学
化学教学假设能力培养策略 1问题提出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和主流模式。当 前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大量使用探究式教学但存在只重视假设的检验,如设计实 验、数据处理等,而对学生假设能力的培养并不关注。笔者在所在学校高一、高 二年级部分学生问卷调查时设计了2个问题[1]:问题1:某位同学发现铜制 眼镜框表面出现绿色物质,通过上网查阅知道,该物质是铜锈,俗称铜绿,主要 成分是Cu2(OH)2CO3。你知道铜在什么情况下生锈吗?问题2:某 位同学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导管的另一端也可以燃烧。于是他提出这样 的问题:导管中一定有可燃性的气体,气体的成分可能是什么?问卷调查统计采 用计分制,说出3个或3个以上与问题相关假设及合理理由得3分,2个得 2分,1个得1分。由表1可以看出,问题1和2的平均分分别为0.7 2和0.46,这说明当前高中生论述化学假设的能力还很弱。面对这个问题, 部分教师认为提出假设特别是有创造性的假设依靠的是灵感和直觉,是不能在课 堂上来传授的,实际上这种想法是由于对假设产生的逻辑结构认识模糊而导致的。 国内学者从假设的数量、质量和对所提假设的解释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假设能力的 结构及其培养[2,3]。国内其他学者认为应从“加强双基教学、尊重学生所 提出的假设、加强假设方法的教学”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假设能力[4]。这些 研究或仅关注假设自身的含义,未注意假设能力的其他维度,或属于自身的教学 经验,理论基础较弱。因此有必要完整探讨假设产生的逻辑机制、提出假设的思 维过程,进而促进学生假设能力的培养。 2假设产生的逻辑机制 科学家究竟是如何提出假设的?经验主义者认为,科学发现是一个归纳的过 程,所谓的假设也就是由归纳而产生的。现代科学哲学研究表明,我们不可能从 事实归纳出任何可能的假设,因为如果没有假设的指导,人们就不知道应该收集 哪些事实。换言之,即使是归纳也应是以假设为前提。演绎一般被认为不能产生 假设,因为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如果前提为真,其结论也为真,即演绎推 理并不会产生新的命题。因此,假设既不是通过归纳,也不是通过演绎推理产生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