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资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示:“中固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示:“中固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 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 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址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发生哪些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五次提到“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后表述的变化体 现在两个方面:前半句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后半句从“落后的社 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一)“美好生活需要”相比“物质文化需要”有更广的外延 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美好生活需要”内容更广泛,不仅包括既有的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些客观“硬需求”,更包括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尊严、权利、当家作主等更具主观色彩的“软需求”。 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改革成果极大丰富,改革分享机制基本健全。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生产 力水平随之发生了阶段性的变革,生产力水平有了质的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渐成 熟定型。与此同时,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 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如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 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人、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 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等等。 这些“软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从精神文化到政治生活、从现实社会地位 到心理预期、价值认同等方面,甚至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出相应要求。 (二)发展不平衡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 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我国发展不平衡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区城发展不平街。 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东中西不平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不 平衡,甚至城市内部、发达地区内部也存在不平衡现象。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东中西部差 距越来越明显。根据麦肯锡发布的《2016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东部地区可持 续发展水平平均表现领先全国其他地区,呈现出东部沿海向内陆地区递减的态势,表现优异 的城市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从城市创新能力的区域格局来看,总体也呈现出东 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梯度分异规律。从城市群看,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 角城市群是发展较为成熟的三大国家级城市群,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形成鲜明 对比。 2.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上不平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既 快又好,高楼林立,道路宽广,流光溢彩。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人不足,且缺乏有效维 护,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由于过去近四十年我国的工业化和对外开放集中在东部,东部 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于中部、尤其是西部,城乡间的差异就表现为中西部、尤其是西部的 经济发展相对东部的不平衡。 3.群体收入不平衡。 不同社会群体在共享发展成果方面有差距,建立在良性橄榄型社会 结构上的财富公平正义分配格局有待形成。主要表现为贫富分化较为严重。从阶层人口比例

腾讯文库第4课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