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孟子》三章
22 《孟子》三章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学习重难点:重点:1、借助
22 《孟子》三章 学习目标: 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2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 、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学习重难点: 1 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 路。 2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 、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难点:理解文章论证思路,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学法指导: 12 、指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二学 3 生还没有系统学习议论文,指导学生找出文章中心论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孟子文 章善用比喻、类比手法和対举、排比句式,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特点。 1 第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2、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一、导入新课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而在孔子之后,继续将儒家学派发扬光大的就是孟子。现 在,我们就通过《孟子》三章,来认识一下孟子,学习他的思想和主张。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 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 想,被称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合称他和孔子。 (二)背景资料 孟子是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 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 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 (三)作品简介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本课所选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 《孟子•公孙丑下》,题目是编者加的,围绕“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关系,运用 事实论证,阐述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 文公下》,题目是编者加的,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 自《孟子•告子下》,题目是编者加的,围绕客观环境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二、自主学习 朗读指导: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