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念奴娇》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念奴娇》导学案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诵读课文,感受豪放词风。能力目标:把握“景、史、情”结合的写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情感目标: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念奴娇》导学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诵读课文,感受豪放词风。 能力目标:把握“景、史、情”结合的写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习重难点]: 1. 重点: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2. 难点:体会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 [知识链接]: 一、词牌介绍 念奴娇:念奴是唐代天宝年间著名的歌妓,调也因此得名。 二,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 是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 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 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词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在文坛上号称“三苏”, 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三、背景简介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娇》 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 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 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 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乌台诗案:他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 牧养小民”。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 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