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亳州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管子曰:“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亳州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管子曰:“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之盛衰关乎政之治乱,良法向来是治国之重器、善 治之 前提。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拟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问世,到代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立法水平的 《唐律疏议》 出台,再到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公布,彰显了中华民族对法治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民法典汲取了中华 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 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 事法律标准。它的诞生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可以说,编纂民法典是我国 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是 我国法律传统和法治信仰的生动写照,映射出中华民族在法治道路上的不 懈奋进。 在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曾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42. 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建议,可以说, 民法 典诞生的过程就是充分尊重民意的过程,遵循同样的逻辑,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 身边、走进 群众心里。不管是遇上高空坠物,还是碰到遗产纠纷,抑或遭遇隐私泄露,都需要从民法典中找 到解决问题的依据。 只有全体社会成员以民法典为遵循,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 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才能让民法典真正成为老百姓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 (摘编自阿斯力格《以民法典实施提升“中国之治”》) 材料二: 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的精髓和要 义就在于 “民”字,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上的立场,饱含爱民、护民、利民、惠民的情怀,促进民权保障、 民生改善、民 业兴旺、民心和顺、民风文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公平感、获得感、幸福感。民法典秉持对人 的全生命周期保护理 念,确立或完善了胎儿利益保护、未成年人利益保护、老年人利益保护、死者利益保护 等规则,形成了从摇篮到坟 墓、从抽象人到具体人的全方位保护体系,为人民安居乐业编织了立体化的平安 保障网。 民法典是一部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大法。社会治理的要义在于多元主体的合 作共治。 民法典不仅为合作共治提供了所需的大量规则,而且通过公平分配合作过程中的权利、义务、风险、 责任,给合作 过程注入平等相待、尊重权利、信守契约、诚信无欺、公序良俗等精神元素,推动合作产生最 夜的黑色逐渐减淡。, 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腾讯文库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