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cology)课程代码:B03145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48学时(理论36学时
《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环境毒理学 B03145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483612 课程学时: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2 学分:学分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专业 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态学 一'课程介绍 环境毒理学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各种 环境因素, 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是 研究和理解环境与健康、 与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等重要问题的工具和手段。本课程主要 介绍环境毒理学基础理论,首先对环 境化学污染物的来源、环境转归、生物吸收、体内分布、 代谢转化及排泄进行讲解。继之讲述环境化学 污染物的一般毒性、特殊毒性(致癌变、致畸 变及致突变作用)的基本理论及其评价方法,然后对于毒 物毒性影响因素展开讲解与讨论, 最后以专题方式介绍了农药毒理学与重金属毒理学的相关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 是了解和 掌握环境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并懂得寻求解决环境 问题的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大纲范围内的环境毒理学的内容有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 的了解,能 够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并懂得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明白毒物在环境中和生 物体中相互转化及其毒 作用机理;使学生掌握毒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 初步的溯源分析环境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课程应达到的 基本要求: 1)环境毒理学基本原理与相关名词定义; 2)环境污染物的环境转归规律; 3)环境污染物的在生物体内的转归规律; 4)毒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转化机理; 5)毒物毒性发挥的影响因素; 6)常见农药毒理作用机理; 7)常见重金属毒理作用机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