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4琵琶行教案北师大版
4 琵琶行课前预习:1、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2、了解歌行体的特点。3、熟读全诗,熟记名句,积累词语。相关课程标准: 训练朗读能力、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
4琵琶行 课前预习: 1、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 2、了解歌行体的特点。 3、熟读全诗,熟记名句,积累词语。 相关课程标准: 训练朗读能力、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1.欣赏古曲,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2.赏析本诗的音乐美、意境美,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评价任务: 1、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2、激发学生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热爱,领会作者情感里的人性美。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展示: (播放琵琶演奏曲《十面埋伏》 这是中国有代表性的古典音乐,同学们知道是用什么演奏的吗?我们从这优美的音乐声 中感受到了中国古典的音乐美。今天我们不仅要欣赏琵琶曲,还要一起来欣赏描写琵琶曲之 最的古典诗歌——《琵琶行》。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简介作者(多媒体展示)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29岁中进士,官 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 “讽喻诗”。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 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 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