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调查报告
2019年农村小学调查报告此文由第一公文网gong[www.7rdy.cn]免费提供2019年农村小学调查报告2019年2月份,笔者春节从北京返回地处中原的老家。一路走下去,从京城到市里,再到县城到村
2019年农村小学调查报告 此文由第一公文网gong[www.7rdy.cn]免费提供2019年农村小学 调查报告 2019年2月份,笔者春节从北京返回地处中原的老家。一路走下 去,从京城到市里,再到县城到村庄,所到之处,聊起天来,人们都 不由自主地会聊到教育,聊到孩子。上至七八十岁的退休老教师、老 农民,下至正在面临着孩子上学问题的三十来岁的年轻父母。他们都 会关心教育、关注教育。可以感受到,教育,在基层老百姓中,已经 成为至关重要的民生问题。在数日的调查中,乡亲们围绕着自己的、 孩子们的教育经历谈了很多,笔者发现,或多或少都和村小有关。笔 者的村庄里有一所小学,因为地处中原,我们就称呼她为“xx小学” 吧。不同年代的人谈起中村小学,就构成了xx小学的过去、现在和未 来。笔者就以中村小学为原点,勾勒调研的主要内容。 一、村小的兴盛:从能上初小到义务教育普及 老人们都说,在他们小的时候,能够上几年学的人,少之又少。 解放前中村没有学校,只是一家私塾,老先生带几个孩子,老师地位 也不高,普遍流行的是,“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学的内容也 多是《三字经》、《百家姓》等。家长们的期望,大多是认得几个 字,不当“睁眼瞎”就行,读书做秀才,毕竟只是绝少数人的事情, 那都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哪里是平头老百姓能想的。 1947年一解放,村里就办起了小学,先是在地主家的宅院里,后 来又专门新修了学校,这就是中村小学。适龄的、超龄的孩子基本上 都能够进学校门了。生于1950年代的村民,大多数都能够上完“初 小”[1],因为学校就在村里面,方便得很。但是,由于物质贫乏生活 第1 页共 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