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说明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总学时40总学分2(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区域经济学》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的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适用专业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先修课程 经济学原理、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 总学时 总学分 40 2 (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区域经济学》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理论性、 应 用性、技术性的综合性学科。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本内容和方法: 掌握区域经济学对区域问题认识思路和解决方法。“区域”既不同于个人、企业等 微 (1) 观经济主体,又不同于国家这个宏观经济活动主体,有其独特性。这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 既要激 发和保持微观主体的经济效率,又要保证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效率。 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区域分工和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 势 (2) 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大推动理论、新古典 理论等)、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循环累积因果原理、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区理论、梯度 理论等)、区位 理论、区域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演化规律、主导产业选择等)和区域发 展阶段理论等等。 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区域差异、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聚集与 分 (3) 散、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聚集经济、马太效应、地区封锁、条块分割、飞地经济、区 位、城 市化、经济区划、区域分工等区域经济学特有的或基本的一些概念。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在经济学领域内,涌现许多富有生命 力的 r 新理论和新方法。这些新的理论和方法,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领域。 本课程努 力站在新的高度,介绍区域经济学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讲授过程中,应特别注 意处理好传统 经济学理论知识与现代区域经济学知识的衔接。 (三)教学方法 教学中建议以启发式和研讨式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提 升学 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协作精神。 (四)考核方式 考查,平时作业成绩和课程论文相结合。

腾讯文库《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