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效劳动的几种表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效劳动的几种表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是难点,更是教师追求的境界。最近,在听课中发现一些问题,现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效劳动现象做一简要述评。1.零敲碎打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效劳动的几种表现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是难点, 更是教师追求的境界。 最近,在听课中发现一些问题,现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效劳动 现象做一简要述评。 1. 零敲碎打的提问 有的教师将好端端的整体性课文掰碎提问,以多取胜。他们提的 多是表层的问题,字面内容十分浅显,提的问题均是课文的前半句, 让学生答后半句,学生随着课文一串就答对了。例如《乌鸦喝水》一 “”“”“” 课,教师问:乌鸦看见了什么?学生回答:瓶子。瓶子里有什么? “”“”“”“ 教师又问。学生回答:水。教师问:水多不多?不多。学生回答。瓶 ”“”“”“”…… 口怎么样?小。喝着没有?没有。这样的提问,越问越窄,教师 用问题牵着学生走,无需动脑,平淡乏味,犹如嚼蜡,课堂气氛怎能 不沉闷? 好的课堂提问,能揣摩学生难于领会的问题,抓住关键之处,要 言不烦,相机诱导,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 的创造思维能力。 2 .浅层庸俗的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于科 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 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 “”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探究性学习关键在于探究,自己去

腾讯文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效劳动的几种表现